口述人:黄自行
个人简介:黄自行,1937年出生,尉氏县大营镇黄集村人。1949年焦裕禄任大营区副区长时,他是学生代表,与焦裕禄一起推倒祖师庙神像,建学校,办学堂。
4.我们筹款给焦书记立了一座纪念碑
学校后来又扩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又从小学发展成初中。祖师庙后来拆掉了,那时候改做教室的大殿,也不见了踪影。祖师庙原来的位置,现在是航空港区丁香李小学,有300多个孩子在里面念书呢。
我们黄集村,还有周边这几个村,都要感谢焦裕禄给我们创办学校啊。他关心下一代的教育,给村里的孩子解决了校舍的问题。祖师庙改成学校以后,不仅我们尉氏县周围村子的孩子来这儿上课,中牟县黄店的业王、冯堂这些村子的孩子,也都来这个学校上学了。这么多年来,学校给国家培养了很多人才,有考上北京大学的,有考上复旦大学的,有硕士生,有博士生,有些孩子后来还到政府部门工作了。我要感谢焦书记,给我们这儿办了一件大好事。
直到现在,黄集村的老百姓,包括周围几个村的老百姓,对焦裕禄还念念不忘呢。曾有一段时间,焦裕禄创办的大庙学校,被丁香李村的一个人承包了,改造成了私人幼儿园。当时黄集的村干部,还有我们几个村的老师,心里都不是滋味,我们不想看到焦裕禄辛苦创办的学校,就这样被画上句号。我们就告到了法院,从县里告到了省里。那两年零七个月的坚持,也换来了回报。我们获得了胜利,把学校的所有权要了回来,继续维持它的公办学校的性质。
我和当年参与庙改校的高永富、李秀亭,自费到兰考焦裕禄纪念馆,把焦裕禄的头像给复制过来,因为我们要在大庙学校给焦裕禄立一座碑,我们还要把大庙学校重新改造一番。知道这事的人,纷纷捐款,手里有钱的就多捐点,有人捐一千,有人捐两千,有人捐一万;手里没钱的就少捐点,有捐五十的,也有捐一百的。当时我们那儿有个辣片厂,也捐了三百块钱。我在捐资助学名单前面是这样写的:“教育是强国之本,育人乃百年大计。大营镇黄集村广大干群,为发展和提高原来条件落后的大庙学校,积极捐资助学。”
“名垂青史虽死犹荣,人民公仆万民称颂。”这是我们给焦书记撰写的对联。我把焦裕禄创建这所学校的经过简单写了出来,刻在石碑上,“学校周边干群至今无不追思怀念,称颂人民公仆焦裕禄的事迹。正如毛泽东说的‘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为弘扬焦裕禄精神,缅怀光辉形象,以此碑铭记,彰显功德,启迪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