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应运崛起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既是经济发展、宜居宜业高地,亦是文化沃壤。这片遍洒先人求索、奋斗足迹,承载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的枢纽经济热土,人文荟萃,钟灵毓秀,时光积淀的红色文化、清廉文化等精神财富是当代港区人赓续红色基因、弘扬清廉文化,内化“拼、高、快、实、硬、活、公、廉”工作作风,“一统十联”“二次创业”,打造清风港区、人文港区的文化基础、精神支柱。
港区腾飞,文化先行,廉政护航。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等重要指示,厚植清风港区建设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纪检监察工作委员会特推出“港区廉史”专栏,挖掘港区古圣先贤、清官廉吏、文物名胜等富含的清廉文化资源,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聚正气、扬清风、促工作,全面推进港区各项事业的创新发展。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传诵千古、流传广泛的“四为”箴言,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原创这一震铄古今思想观念的北宋大儒张载(1020—1077),字子厚,后世尊称为张子,是北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
北宋渐行渐远,张载却距离我们航空港人很近——史载其祖籍大梁,据考证具体为郑州航空港区洧川镇张庄村。洧川镇是文化厚重、声名远播的历史文化名镇,张载曾在此传道授业。后人思慕其德,门人为其谥号明诚夫子,并葬其冠为墓。张载墓位于洧川镇进贤门(今小南门)里东侧。
图为2022年3月16日在洧川发掘出土的张载祖陵墓碑前纪事碑
《宋史·张载传》评价他说:“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戒子弟之意。”张载去世时,“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其一生以天下为己任,主张笃实尚行、经世致用、笃行践履、爱民忧民等思想,恪守民胞物与、贞生安死、存顺殁宁等观念,而且严以律己、谨严治家。张载的许多言行,对我们今天做人做事、立志立言立行立德、从政为官、治家持家等仍有积极有益的借鉴价值。
“四为”重在担当。北宋后期,内忧外患,道德沦丧,享乐奢靡之风盛行,加之崛起的西夏的进犯,国势渐衰。是以生活其中的张载充满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意识、担当意识。其“横渠四句”,22字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即要探究宇宙的规律,寻求人类健康发展的真理,继承先贤圣人的进步思想,用先进的思想方法治国理政,保证整个国家乃至人类都过上幸福无忧的美好生活。这“四为”涉及人类的价值目标、生命意义、道统传承、社会理想,展现了张载及其子孙弟子以及历代圣贤博爱的情怀、远大的志向和强烈的使命意识。
“六有”强调自省。年仅15岁的张载护柩回籍途中,在拜谒勉县武侯祠后的题言:“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其意为,说话要有教养,行动应有规矩,白天要有所作为,夜晚应当静思反省,还强调通过休息保养身体和精神,瞬息之间亦不能放心外驰,而要有收获存养。张载一生清贫,常年与百姓生活在社会底层,体味着百姓生活状态,他“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仰而思,俯而读”,在思索中完成自己的学术和理论创新,成为后人典范。
“十戒”崇尚规则。“十戒规矩”是从反面劝诫的家规,张载提出要“戒逐淫朋队伍;戒好鲜衣美食;戒驰马试剑斗鸡走狗;戒滥饮狂歌;戒早眠晏起;戒依父兄势轻动打骂;戒喜行尖戳事;戒近昵婢子;戒气质高傲不循足让;戒多谗言习市语。”概括性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一要纯洁朋友圈;二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志趣;三要讲究勤奋;四要做到与人为善;五要遵守法律规范;六要懂得与人和谐相处。这些戒律界定清晰,可操作性强,为张氏后裔子孙的为人处世立下了规矩,即便对于今天的我们也有借鉴意义。
“四为”是灯塔,指明了使命和目标;“六有”是号角,提出了路径和方法;“十戒”是原则,防止走上邪路。张载之后,愿还有无数“张载”。我们要牢记做人之根本,在人生道路上时刻做到忠诚干净、明理守法;时刻做到行为有规范、品行有修为,不随波逐流,谨言慎行、举止有度。这才是修身养性之要义,传家济世之良谋。(作者:代丽王馨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