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口井出水量咋样?能覆盖多少亩花生灌溉?”“补贴资金到账没?后续管护谁来担?”8月25日,清源街道纪工委联合农业中心、财政所工作人员,深入段庄村花生地,向农户和村干部追问新建成机井的关键问题。
当前正值花生鼓粒、玉米抽雄的关键生长期,持续晴热天气让抗旱保灌成为秋粮丰收的“生命线”。此前,街道聚焦群众“灌溉难”痛点,推动农业村新建一批抗旱机井,而机井使用效果、补贴落地情况、管护机制健全,始终是纪工委的监督重点。
段庄村机井旁,红色“党员责任岗”标识牌格外醒目。农业中心技术员弯腰凑近电表箱,捧着标注“92米深混凝土管机井”的验收单解读:“混凝土管机井按深度分级补贴,60-80米每米80元、80-100米每米100元、100米以上每米 120元,120米以上不予补贴;塑料管机井(罐井)每米补贴30元。”他指向智能计量设备补充:“上周联合财政所验收,这口井水压、水质全达标,能覆盖200亩花生地,补贴核算严格按标准来,一分不差。”
“补贴落了地,管护更得跟上。”纪工委干部边记数据边追问村支书。“每口井都定了‘村干部+网格员’双责任人,农业中心每月定期派技术员检修,台账上都有签字记录。” 村支书连忙递上台账。
同一时间,李通村机井群里,财政所人员对着台账核对:“3眼100米左右深水井,补贴合计2.4万元,95米混凝土管机井单井补贴8000元。我们和农业中心组成联合验收组,逐井测深度、核井型、试出水量,合格才签字,绝不让补贴‘跑冒滴漏’。”纪工委干部抽查运行记录:“要让每一分补贴钱都用在刀刃上,让机井成为抗旱‘救命井’。”
田埂上,浇水的农户围了过来。“往年天旱靠拉水,又费钱又费力,今年新井通到地头,电费还便宜!”种粮大户老李拧开水阀,清水汩汩浸润土地,“国家给补贴,纪委常来查看,秋收心里特别有底。”
截至目前,街道已完成18眼机井全流程监督,核查补贴明细等资料40余份,整改管护问题2处。街道纪工委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跟进机井使用,以精准监督护航秋粮丰收,让党建引领下的三资管理成果惠及每一个农户。(清源街道 孟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