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回眸:遵义——伟大的转折
来源:确山县 发布时间:2021-07-05

位于中国大西南的贵州遵义,本是崇山峻岭之中一座很不起眼的边远小城,却因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会议而举世闻名。遵义也蜕变成为一座红色之城、转折之城、希望之城,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烙下永恒的光辉印记。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接下来的“湘江之战”中,中央红军又与“湘桂联军”展开了前所未有的血战,部队从8万人锐减到3万人,红军的命运、党的命运、中国革命的命运走到了生死攸关的“岔路口”;红军该向哪里去?党该向哪里去?中国革命该向哪里去?成为考验每一位共产党员和红军指战员的“历史之问”。经历了惨痛失败的中央红军广大指战员们,逐渐意识到只有毛泽东同志的军事主张才是唯一正确的,才是唯一适合红军的,才是真正的制胜法宝。随后,中央红军改变原定的与湘西二、六军团会师计划,向国民党军事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于1935年1月占领遵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旨在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经过激烈的争论,绝大多数与会同志赞同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认为只有毛泽东同志才能带领红军摆脱目前困境、保留革命火种、延续革命事业。会议委托张闻天同志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并在之后的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事实上承认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确定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

《决议》批判了“左倾”机会主义的军事路线,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军事主张,要求红军迅速完成从阵地战到运动战的转变,灵活机动地运用战略战术,为创建新的根据地而斗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把党的路线转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是从“幼年”的党走向“成熟”的党的标志。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第一站便是遵义。蓝天白云、青松翠柏、生机盎然,在红军山烈士陵园、在遵义会议遗址、在遵义会议陈列厅,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处,都会伫立凝望、了解情况。在临别时,总书记特意叮嘱讲解员:“你讲的很好,要给大家好好讲,告诉大家我们党是怎么走过来的。”在花茂村,了解到这里近年来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实现田园风光、红色文化、陶艺文化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农民增收,总书记很高兴。

今天,担负着传承红色基因与实现全民小康的伟大历史使命的遵义,正怀着澎湃的激情、扬着奋斗的风帆、踏着坚实的步伐,向贫困宣战、向小康进军,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坚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铁则,唱响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的主旋律,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斗!(宣教中心 张双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