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央视“热播”的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我省纪检监察系统瞬间“刷屏”,尤其是昨晚播出的《党的自我革新》更是掀起收看“热潮”、引发强烈反响。
“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
濮阳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黄亚雄说,腐败是党的肌体里的毒瘤,不除就会亡党亡国,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纪检监察机关更是责无旁贷。上半年濮阳运用“四种形态”处理违纪党员干部924人,形成常态严管大多数,依纪严惩极少数的局面。他认为反腐败是一场没有硝烟,但又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来不得半点犹豫彷徨,更不能临阵退缩。要有不怕得罪人的正气、敢于动真碰硬的胆气,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认真践行“四种形态”,坚守纪律阵地,挺纪在前,执纪必严,零容忍、无禁区、全覆盖,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抓早抓小,不放过每一个问题线索,谁敢触碰纪律、跨越雷池,就让谁付出代价。
尉氏县纪委书记任杰新说,“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振聋发聩,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工作在执纪一线的纪委书记,查处速度决定遏制程度,面对腐败行为,一要时刻保持整装待发、主动进攻的状态,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雷霆手段,坚持“露头就打”,让腐败分子没有回旋余地,来不及撑开“保护伞”,无时间掩盖和外逃,以快取胜。二要保持高压态势,对不正之风保持零容忍度的态度,决不能一股风、一阵雨,只有让反腐高压电网始终充满电流,才能让人时刻警醒,放弃触碰的冲动。
三门峡市湖滨区纪委书记李志彬说,压缩腐败分子的生存空间,清除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使命所系,职责所在。这就要求我们要瞪大眼睛、拉长耳朵,延伸触角,把目光向群众反映强烈的区域聚焦,把触角向问题线索集中的领域延伸,让利剑在政治生态恶化的地方出鞘。上半年,我们坚持惩治腐败零容忍,监督执纪严问责,针对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把扶贫开发、危房改造、强农惠农等领域作为监督执纪的重中之重,高举利剑,直击腐败。一批优亲厚友、私分截留、虚报冒领、吃拿卡要、强夺豪取等侵害利益的基层腐败分子被严肃查处,严惩了基层“微腐败”,增强了群众“获得感”。今年5月份,我们针对案件频发,问题集中的乡街道,梳理了近50起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在2天内连续举行5场警示教育大会,通报案例43期,追责29人,释放出了强大的警示和震慑威力,真正达到了以案说纪、以案明纪、以案肃纪的效果,实现了以案促改的目的,全区的政治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净化。
信阳市纪委干部乐兵说,党的自我革新,只会让自身更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凡是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都要及时解决,凡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认真医治,凡是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都要坚决祛除”。截至2016年底,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22人,给予纪律处分的中管干部212人;谈话896人次,函询1863人次……一大批的老虎相继落马,一大群的苍蝇陆续被拍,党和国家机关中的腐败分子得到清除、震慑。山西“塌方式腐败”,以及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拉票贿选案、辽宁拉票贿选案等“集体性”腐败案的严肃查处,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党的自我革新强健了党的肌体,使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党心民心更加凝聚。
营造政治生态的青山绿水
坚持标本兼治、推进以案促改,是河南省纪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实施的固本之举。各地纪检干部普遍认为,开展以案促改工作,同样是“将改革进行到底”,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标本兼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部署要求的改革之举和有力抓手,可以通过深入剖析典型案件发案原因,研究案发规律,找准并堵塞制度漏洞,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信阳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杨蕾说,推进以案促改工作,能够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李春城、朱明国、仇和等违纪官员身上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警钟长鸣,强化对党纪国法的敬畏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能够深挖腐败问题根源,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堵塞漏洞,防止权力滥用,最大限度减少腐败现象发生的概率,从而达到“查办一起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解决一类问题”的效果。
周口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王富兴说,坚持标本兼治推进以案促改工作,同样是一种自我革新。我们党之所以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面对挫折毅然奋起、历经磨难百折不挠、失误之后拨乱反正,就在于超强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坚持标本兼治推进以案促改工作,必须坚持全覆盖、长期抓、常年抓的同时,抓住重点关键。一是在把握着力点上下工夫。围绕典型案件反映出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不正常、选人用人失察、党内监督缺失、官商不分以及制度漏洞6个方面的着力点,推进以案促改。二是在案例剖析上下工夫。重点做好个案剖析、共性岗位剖析、重点领域和部门剖析,找出问题症结,制定对策措施,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三是在紧盯重点上下工夫。紧盯中心工作,站位全局、服务大局,聚焦脱贫攻坚、紧盯中层基层着力破解“中梗阻”“吃拿卡要”问题,确保整改到位。四是在关键环节上下工夫。突出事前抓预防、事发抓惩治、事后抓建制三个环节,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现惩治极少数、教育挽救大多数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渑池县纪委书记郭占忠说,基层纪检工作重在落实,凡事必须“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在监督上出实招、在执纪上求实效、在问责上抓落实。渑池县纪委紧紧围绕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脱贫攻坚工作和以案促改工作“三项重点”,忠诚履职、干净担当,开展“三项”活动,助推“三个落实”。一是开展“讲忠诚、守纪律、做标杆”活动,助推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二是开展农村“小微腐败”专项治理活动,助推脱贫攻坚任务落实;三是开展“以案为鉴、以案为镜”工作,助推“以案促改”落实。截至目前,在农村基层举行500余场廉政党课,230余场专题民主生活会,10000余名乡村党员接受教育,查处7起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案件;助推脱贫攻坚过程中,对2起干部作风问题进行查处,党内警告3人,诫勉谈话1人,通报批评6人,坚决遏制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睢县纪委书记甄华说,为基层小微权力套上“紧箍咒”,保障了基层政治生态的青山绿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睢县纪委监察局针对当前基层权力运行的重点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约束基层干部权力着手,以治理“水、电、医、学、章”领域“微腐败”为切入点,进一步规范基层“小微权力”运行的方式方法,强化便民服务职能,组织专门人员编印了《睢县用权为民服务手册》,并为各乡镇制作了用权为民宣传栏,旨在通过晒权的方式,推动权力阳光运行,坚持用权为民。
纪检干部要有参与改革的本领
漯河市纪委常委张炜说,通过前期的收看可以深切感受到,改革给我们的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专题片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系统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重大理论问题,深刻解读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锐意改革、带领国家走向伟大富强的坚定信念与奋斗情怀。同时深刻启示我们,改革,关键在人。既要有投身改革的勇气和热情,又要有参与改革的本领。当前,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对于纪检干部来说,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更要在改革的征程中身体力行做表率,以理论武装促进思想大解放,以更加宽阔的胸襟看待改革,以更加有力的作为支持改革,以甘于奉献的情怀投身改革,不断助推纪检监察事业向前发展。
焦作市中站区纪委书记杨树亮说,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引发中站区广大纪检干部的共鸣与共识。作为纪检干部能够参与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史诗深感荣幸,也感到责任重大。参与改革,仅有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与我们承担改革任务相匹配的履职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统筹协调,做好政策把握和工作衔接。”为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对于广大纪检干部来说,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内在规律以及重点任务,不断提升投身改革中的业务能力,以过硬的“看家本领”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新乡市凤泉区纪委书记刘晓飞说,改革之任,人人有责。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纪检监察干部更要及时更新理论知识、业务知识,防止本领恐慌、知识恐慌。纪检监察干部要常学常思,要学懂十八大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决策,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学懂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是加强党对反腐败统一领导,形成制度化、法制化成果的需要;要学懂中央强力反腐形势,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形成不敢腐只是反腐第一步,要实现不能腐、不想腐还需要长远的战略谋划、严密的制度体系和完备的法治保障;纪检监察干部只有学懂、学透改革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找好角色定位,充分做好改革思想准备,才不会在改革时思想滞后、认识滞后、工作滞后,才会在改革中效应有之力,成为改革的弄潮儿。(省纪委宣传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