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

刚性履职暖情待人——顾佐

2018-11-19 09:26 来源: 河南省纪委监察委网站

顾佐(1376—1446),字礼卿,太康人。明惠宗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明成祖永乐初年(1403年)入朝为御史,为官30余年,历经五朝,人比之包孝肃(包拯)。因为每天入内廷办公,他都独处在一间小夹室内,而不是议政不与官员们群坐,所以当时人又称之为“顾独坐”。

顾佐为官清廉守正,尽忠职守。宣德初年(1426年),官员们宴会聚乐,争相推崇奢侈,歌妓挤满宴席之中,连负有监察职责的那些御史们也都贪污放纵无所顾忌。顾佐却始终保持其耿介之身,刚正之躯。宣德三年(1428年),时任通政使的顾佐经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推荐,被任命为督察院右都御史,并被委以考核众御史之重任。顾佐上任后,竭诚尽心,不畏权威,分别以“贪淫不律”、“不达政体”等为由,奏罢御史30余人。正统初年(1436年),英宗即位不久,顾佐又对诸位御史进行了一次考核,对其中不称职的官吏分别进行降职或免职处罚,这其中包括已被吏部认定为合格的任御史多年的邵宗。

顾佐为官刚正的同时,又兼有暖情待人的一面。据《明史·王文传》记载,王文(明朝大臣,永乐十九年,中进士,授监察御史)因清正廉洁,奉公守法,被顾佐所点赞。在《明史•于谦传》中有文字叙述:“(佐)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意思是说顾佐担任都御史时,对待下属很严,唯独对待于谦(明朝名臣,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很客气,放下身份去和他交往,因为他认为于谦的才能超过自己。同时,顾佐更未曾忘记自己推贤举良的责任。宣德二年(1427年),时任左都御史的顾佐一举推荐清正之人蒲圻教谕朱鉴、庐陵知县孔文英等四十三人到各省实习政事三个月,后来均被任命为御史。

顾佐虽官居要职却从不倚仗权势挟私报复。宣德四年(1429年),有一个奸邪小官上奏顾佐接受服劳役犯人的钱财,私自打发他们回家。宣宗了解其中的原委后,把状子交给了顾佐处理。顾佐召来那小官吏说:“皇上命令我惩治你,但如果你今后能改变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我就原谅你。”宣宗帝听说这件事后,对顾佐更加赏识。

顾佐刚性履职,为公为民;暖情待人,唯德唯才;关乎私利,宽恕有加。这样的从政之道,为官之德,难怪清朝主修《明史》的张廷玉称赞他说:“佐孝友,操履清白,性严毅。”“顾佐掌邦宪,风纪为之一清。”(太康县纪委监察委 连韶光 岳艳阳)


责任编辑: 周口市纪检监察网管理员
  • 版权所有:中共周口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周口市监察委员会
  • 地址:周口市光明路1号 电话:0394-8260333
  •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9000047 备案序号:豫ICP备1202355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