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拭纪念碑,走访见证者,近距离感受先烈的铁骨忠魂……这是一次入脑入心的党性教育和廉政教育课。”10月10日,在新县箭厂河乡红田惨案遗址,参加完“一片廉情书红心”志愿服务活动后,纪检监察干部彭以坤深有感触地说,“县纪委监委组织开展红色志愿服务活动,计划用3年时间走访全县365处红色遗址遗迹,让廉政教育有了活教材、新阵地。”
新县红色资源丰富,遗址遗迹众多。为充分利用红色基因库的阵地作用,发挥红色文化在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中的教育功能,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创新红廉教育实践路径,坚持“三抓三融”,即抓传承,让红色文化融入干部血脉;抓锻造,让红色文化融入反腐实践;抓延伸,让红色文化融入基层一线,通过红色志愿服务、红色家风巡回宣讲、红廉文艺汇演进乡村、红色故事大家讲等形式,持续提升红廉文化影响力、辐射力,让红廉教育成为全县党员干部教育的规定动作、党内日常生活的有机载体、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白沙关万人暴动,严明纪律严作风。不拿群众一针线,鱼水情深心相连……”该县纪委监委组织开展“红廉文艺汇演进乡村”活动20余场,将红廉元素有机镶嵌大鼓书、地灯戏、杨摆柳、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当中,廉政教育“飞进寻常百姓家”,红廉文化历久弥新、养心育人,成为教育干部群众的精神富矿。
“我父亲绝不利用家庭关系为自己谋半点私利,这教育了我一辈子、影响了我一辈子。”在田铺乡,开国上将许世友长孙许道仑正在向党员干部分享“忠、孝、义、勇、廉”的家风故事。作为新县英雄山党支部宣讲团成员,他与其他11名革命先烈、老将军、老红军的后代一起,深入全县各学校、县直各单位、各乡镇开展宣讲40余场,让廉政教育课堂流动在老区的每一个角落,让红廉文化时刻浸润党员干部心灵。
“大别山厚重的红色文化是教育党员干部的营养剂,我们将选准载体、丰富形式,持续打造流动的红廉教育课堂,真正让红廉教育动起来、活起来,融入日常、成为常态,为推动新时代老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打造山清水秀的老区政治生态赋能助力。”该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邵永峰表示。(汪真 岳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