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长,我在咱们驻地门口设置的举报箱里发现一封举报信”,2019年8月,正在游河乡开展巡察工作的浉河区委第三巡察组的工作人员小何对组长郑光普说道。在举报信里,有群众反映游河乡危改办在2018年度危改竣工验收过程中失职渎职,将卧虎村霍九功、邹法启两户维修房验收为新建房,为统建施工方虚报冒领补助款提供虚假材料。
巡察组迅速行动,决定先从侧面入手,调阅了乡村两级的危改账目、《危改户资金发放明细表》、村四议两公开会议记录、《房屋施工合同》等资料。随即巡察组又来到危房改造后的居民点,却发现低保贫困户霍九功的《农村危房改造标识》显示:改造方式为自建,建筑面积30平方米,补助资金3万元,与《房屋施工合同》、《改造费用决算表》中的改造方式为“统建、面积(50平方米)、费用4万元”明显不符。同一处改造房屋,怎么会有两笔数额不小的补助资金?加起来7万元,算下来每平方米补助1400元,按规定不可能有这么高的补助标准。这中间有什么猫腻?
巡察组带着疑问再一次详细核查乡村两级危房改造账目,意外发现:村级账面上确实拨付危房改造统建施工老板刘家义危改资金11.2万元,包括:低保贫困户杨世厚户4万元,五保贫困户李德林3.2万元,低保贫困户霍九功4万元。村四议两公开会议记录和《房屋施工合同》表明:此项资金为帮扶单位区财政局出资,房屋为统建。但是乡危改资金账面又有显示:乡会计工作站拨付四类人员危改资金,其中杨世厚户19600元,李德林户24350元,由会计工作站拨付到二人个人银行账户,霍九功户3万元,资金拨付到工程老板刘家义账户。
怎么会重复拨付这三户的危改资金?同一户为什么既是统建户又是自建户?于是,巡察组找到村干部谈话。在铁的实事面前,村干部承认了套取危房改造资金的事实。
原来,卧虎村的帮扶单位区财政局出资对三户贫困户的房屋改造后,村两委动了歪脑筋,重复以这三户的名义再次申请D级危房改造,共套取危房改造资金73950元。
查清事实后,巡察组将此违纪线索依照规定移交乡纪委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