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 || 忠诚履职担使命 铁血丹心护清廉

——长垣市纪委监委杨卫宾同志的硬核办案事迹
2025-07-10 08:20 来源: 长垣市

杨卫宾,男,汉族,19843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2018年进入纪检监察系统工作。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七余年来,他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冲锋在反腐败斗争一线,参与查办违纪违法案件95起,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先后被长垣市纪委监委评为2022年度思想政治工作能手”,被新乡市纪委监委评为“2023年度全市思想政治工作能手”“2024年度全市执纪执法办案工作先进个人”。

一、政治过硬,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杨卫宾同志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202391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的播出打破了长垣市夜晚的宁静,节目报道了长垣市保障房配套项目在中央预算内资金使用上存在问题。杨卫宾同志临危受命,当晚带领专案组迅速进入“战斗”状态,钻研项目建设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梳理工程建设链条各个节点,捋清中央预算内资金从中央拨付到长垣财政国库,再到项目支出的审批使用环节,逐一列出在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上涉及的各职能部门的审批人、经办人、监管人。914日凌晨,经过专案组不舍昼夜紧张工作,对8名不正确履责、失职失责责任人立案审查调查。作为专案组组长,杨卫宾冲锋在前、废寝忘食,取消节假日,日夜奋战在专案攻坚中。20241月,9.12”系列案件最后一名责任人处理到位,长垣市纪委监委共给予党政纪处分19人,诫勉3人,批评教育1人,作出书面检查2人,具结悔过2人,以“铁的手腕”清除了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净化了当地政治生态。

结案当日,他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话:“纪检监察干部的忠诚,应当以毕生之力捍卫党纪国法的尊严。”这种政治品格,源自长期的理论武装。即便办案至凌晨,他依旧坚持每日学习一小时。其工作桌面上,摆放着写满批注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著作选读》,还有一摞七万多字的工作笔记。它们见证着他“思想不掉队”的那份执着。

二、业务精湛,在实战中练就反腐尖兵    

“杨卫宾同志最擅长打硬仗、啃硬骨头。”长垣市纪委分管领导这样评价。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杨卫宾办案既有火眼金睛,又有绣花功夫。”2024年,杨卫宾接到一起极为棘手、难度空前的案件,被调查对象是省、市两级交通运输部门领导干部,涉案人员和重要证人社会关系复杂、利益关联紧密,且订立了攻守同盟,案件调查阻力非常大。

他顶住压力,带领团队持续奋战5个月,辗转于郑州、洛阳、新乡等地,调取了200余份证据。他开创性地运用电子数据固定法,提取并固定微信交易电子数据2万余页,通过比对数万条微信交易记录,发现了官商利益输送的“蛛丝马迹”。针对24名涉案人员,他从政策和法律层面开展攻心转化工作,推动关键证人主动配合,最终揭开这个涉及31人、时间跨度达8年的腐败网络,其中4人被移送司法机关,追回违纪违法资金1500余万元,促使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开展“内部革命”,开辟了大件运输许可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审批、全透明监管”审批模式,惠及全国各地成千上万名运输行业从业人员,该案例被新乡市纪委监委评为精品案件。他表示:“纪检监察干部必须骨头硬、腰杆直,只要存在损害群众利益的情况,再难啃的‘骨头’都要啃下来。”

在案件查办的5个月中,杨卫宾不是在留置中心内审谈话,就是在外地调查取证,即便回到长垣也是早出晚归,7岁的儿子总是见不到他,时间久了,小家伙忍不住闹脾气,天天缠着妈妈去找爸爸。可面对复杂的案情、繁重的任务,杨卫宾根本抽不出时间陪儿子,也没有精力照顾妻子的感受,他化牵挂、愧疚为力量,继续投入到案件查办中。同事曾劝他请假陪陪孩子,他说“我回长垣时,抽时间在学校操场外望了一眼。”顿时,大家都沉默了,言语间听出了颇多心酸和无奈。

三、心系群众,用真情守护民生福祉

“别看案件涉及的金额不大,但其损害的却是老百姓对党的信任。”这是杨卫宾常挂在嘴边的话。蒲西街道杨寨村是一个软弱涣散村,历年换届选举无法正常产生村支两委班子,支部不健全、班子凝聚力不强,“四议两公开”等日常工作无法有序开展,村干部不为民办事,村民怨声载道。杨卫宾经过深入细致地初步核实,掌握2名村干部涉嫌职务侵占犯罪的证据后,当机立断对2人立案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

杨卫宾在案件研判会上说:“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再难咱们也要干,必须把这帮‘蝇贪蚁腐’清理干净!”他身先士卒,带领调查组深入村中走访村干部、村民,挨家挨户询问相关工程占地补偿发放情况。调阅村耕地、宅基地登记底册以及地上附着物评估报告、卫片图斑,在一摞摞材料、一张张图纸中比对纳入补偿范围的地上附着物归属情况。了解掌握2名被调查人性格、经历、家庭背景,采取“刚柔并济”战术快速突破2人心理防线,2人不仅说清全部违法问题,还录制视频给近亲属,劝其积极配合调查工作和退赃挽损。

杨卫宾带领调查组仅用68天查明了杨寨村2名村干部违反廉洁要求、共同侵占村集体资产的违纪违法犯罪事实,该案例被河南省纪委监委评为优质案件。后续杨卫宾又查处该村4名村干部侵占集体资金,4名公职人员违反工作要求、廉洁要求问题,彻底揪出了村内“蛀虫”。他协同当地党委、政府按程序增补群众信服认可的支部委员和生产小组组长,一举扭转了杨寨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实际困境。“没想到这笔钱还能退回来!非常感谢纪委的同志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杨寨村村民在拿到退还涉案款后激动地说。

四、严于律己,永葆清正廉洁本色  

杨卫宾常说:“打铁必须自身硬,监督别人的人更要守得住底线。”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以来,他始终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高度戒备状态,不容许一丝一毫的差错和闪失,多次拒绝涉案人员亲友的说情和宴请,甚至因坚持原则得罪过老同学。

担任室主任期间,他带头签订《廉洁承诺书》,科室构建了家庭助廉联系机制以及“三清”工作法。即:“清心”,每周开展“党性体检”;“清权”,梳理出21个廉政风险点并全部制定了防控措施;“清圈”,科室干部均对自身的社交圈和生活圈进行了报备。“纪检监察机关不是‘保险箱’,监督者更应该自觉接受监督。”这是杨卫宾在室务会上时常念叨的话,他以时刻自重、自省、自励、自警的作风感染着科室其他成员。在他的引领下,第七纪检监察室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实现了“零违纪”。

在反腐败这场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杨卫宾同志凭借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践行着纪检监察干部的初心与使命。诚如他在支部主题党日上发言时所说:“我愿成为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牢牢钉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最前沿!” 


责任编辑: 长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