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朝元老马文升
来源: 许昌市纪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 2018/05/27 12:21:16 访问次数:

马文升(1426—1510),字负图,号约斋、三峰居士,晚年更号友松道人。钧州(今河南禹州市)人。景泰二年进士。弘治初任兵部尚书,十五年任吏部尚书,位居一品。去世后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师,谥号端肃。一生政绩卓著,先后辅助代宗朱祁钰、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故有“五朝元老马文升”之称。       

 

景泰二年(1451年),马文升考中进士,授御史,刚出仕不久,就先后到山西和湖广任职。所到之处,翦暴除奸,震动朝野,有“神君”之称。英宗天顺七年(1463),马文升任福建按察使。后来,当他任满调离福建时,当地百姓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马使留来天有眼,冯公不去地无皮”,以表示对他的赞扬和怀念。

成化十一年(1475年),马文升任兵部侍郎,这年秋天,马文升遭遇第一次变故。当时大太监汪直巡视边陲,奢华铺张,沿途敛财。马文升为官清廉,没有什么好礼可送,被扣上扰边的罪名贬为边城守备。两年后汪直因为劣迹败露被贬为南京御马监,宪宗召回马文升,封为左副都御史,巡抚辽东。

马文升以勤政廉政为荣,说服皇帝除在早朝之外,还要在便殿召见大臣,当面批阅奏章。又增设午朝。议事后,皇上与大臣们共进午餐,这种工作餐只备一菜一汤一饭。不久,为照顾个人口味,允许自带一样小菜,马文升自带的小菜总是一枚河下咸鸭蛋。一天,马文升正待把吃剩的一半河下鸭蛋用纸贴上洞口,皇帝发话了:“马文升,你这个小抠,不用贴了,贡上来与朕尝尝。”皇上这一尝不要紧,龙心大悦,喜欢上了河下鸭蛋这个味道,还将河下鸭蛋列入贡品。

马文升在陕西任职数年,苦心经营,不仅灾年建议朝廷赈济百姓,减少群众痛苦,平日还亲力亲为,秉公执政,实现了西北地区的安定。成化十一年(1475)春,马文升总制甘、凉、宁夏三镇军务。十四年(1478)又进为左侍郎。十九年(1483)再进为左副都御史。这期间辽东多事,马文升先后三次受朝廷派遣巡抚辽东,整饬辽东军务,安抚了辽东一带的女真等少数民族部落。他修城堡,练兵士,利兵甲,特别注意整肃军纪,抚恤军民,从而使百姓安居乐业。

弘治初年,针对赋税徭役日益繁重,百姓痛苦不堪的情况。马文升当面劝谏孝宗,并要求孝宗下旨,严令在京各部节省开支,不得向老百姓随意征税,立即停止修建各王府,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孝宗都予以采纳,因而受到了百姓的拥护。

弘治十四年(1501年),马文升任吏部尚书,他于屯田(开垦耕作农田)、马政(牧养、训练、使用和采购官用马匹)、边备(边防守备)、守御(要塞的防守防御)等多有建策。十八年(1505),马文升主持吏部考查朝中官员,他采取果断措施,淘汰不称职的官员2000余名。

弘治十七年(1504年),孝宗召见负责考察的马文升和都御史戴珊等议事。马文升已七十九岁,行动不便,耳朵又背,孝宗对他讲了两遍,要他秉公黜陟。马文升回答:“陛下图治若此,宗社之福也。”然后被左右扶下阶。

正德五年六月八日(1510年7月13日),马文升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葬于州北大隗山麓,获赠光禄大夫、太傅,谥端肃。嘉靖(1522—1566)初年,又加赠马文升为左柱国、太师。

马文升一生著作颇丰,著有《端肃奏议》、《西征石城记》、《抚安东夷记》、《镇克哈密国王记》和《约斋集》等数十卷流传于世。在他的诗作中,既有表现其个人高尚气节的内容,如《题壁》:“一枕清风枉自得,半瓢野菜不须求;看来世态浑无味,笑傲雪山天际头”。还有表示其远大志向和高尚品格的篇章,《送子会试中》写到:“分守岷州便道归,沿装送儿赴春闱,车马到处须防险,爵禄随天每慎微;直道逊词真口诀,权门利路是危机,传家数世唯清俭,富贵休忘着布衣。”

 

【短评】

明朝皇帝多以严苛著称,加之汪直、刘瑾、魏忠贤等宦官相继专权,名臣廉吏多有未能善终者,可谓“伴君如伴虎”。“五朝元老马文升”能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巧妙周旋,并且翦暴除奸,使百姓安居乐业,除了过人的智计,更在于对清廉的坚守。正因为将清廉作为一生服膺的信念,马文升才能风云不惊,承受住很多的苦难而保持气节。清廉与贪婪水火不容,除了拒绝贪婪的诱惑,还要同不正之风坚决斗争,这些方面都值得后人学习。

 

 

  • 许昌市纪委监委版权所有 地址:许昌市建安大道1516号 豫ICP备18024834号-1
  • 技术支持:山谷网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总访问量:
    • “清风莲城”微信公众号: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