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相信我一定会代表县委县政府积极、公正、妥善地处理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我会引咎辞职!”
说话常带笑声,传递的是信任和力量;走路好似追风,总有干不完的工作;做人虽然低调,但在平凡岗位上每天都燃烧着生命的火焰。她就是“大山的女儿”——陕西省柞水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贺国琴。
五年来,在她的带领下,全县反腐倡廉工作亮点纷呈:连续两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名列全市第一,县纪委、监察局机关连续5年在全县考核中获优秀等次,32次受到省、市纪委和县委县政府表彰奖励。
“纳谏箱”是“爱民箱”
柞水是秦岭南麓一个普通的山区小县。贺国琴带领县纪委一班人,相继推出了乡镇公务接待“廉政灶”、村级财务“五笔会签”、惩防体系动态监测等11项创新制度,令人刮目相看。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乡镇公务接待超标准、讲排场问题,贺国琴和班子成员从根治乡镇机关“餐桌腐败”入手,研究出台了乡镇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在县委、县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全县16个乡镇全部建立了机关食堂和公务接待合一的“廉政灶”。五年来,公务接待同比节约经费200余万元。他们的做法在全省推广,上级有关部门两次深入柞水调研,给予了充分肯定。
柞水“九山半水半分田”,交通不便、群众反映问题难。善于听取群众意见的贺国琴提出在全县各村推行电话纳谏、上门纳谏、会议纳谏和纳谏箱纳谏的《村民纳谏制度》,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特别是设置在全县2332平方公里山乡村组的185个“村民纳谏箱”,两年多来共收到群众意见建议3860条,其中3570条被各级采纳。下梁镇沙坪村村民朱益智的宅基地申请迟迟批不下来。看到村上设立了纳谏箱,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把反映的问题写在纸烟盒上,顺手放进了纳谏箱。事后,县、乡两级有关部门分别派人到他家核实了解情况,使其反映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他风趣地说,“纳谏箱”是“爱民箱”。
省纪委决定在全省推行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初期,贺国琴敏锐地认识到这一制度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村级民主自治的创新之举,立即统一班子成员的思想认识,采取得力措施,仅用5个月,就在全县122个村全部建立了有人员、有场所、有制度、有牌子、有公章、有报酬的村民监督委员会。为了确保村民监督委员会在贫瘠落后的山区开花结果,她还深入到干群关系紧张、社会矛盾突出的村,指导和帮助村民监督委员会开展工作。
石瓮镇石瓮子村,因修建西康铁路和高速公路征地拆迁补偿款没有及时兑现,村务、账务资产不公开,群众常年越级上访,仅2008年就有800多人次。2009年,贺国琴多次深入该村,与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同志一起,逐笔审查公开了2007、2008两年的村务、财务,纠正违规做法59起,又多方协调,兑付了群众征地拆迁补偿款300多万元,化解了干群矛盾,凝聚了民心,使该村由 “上访专业村”转化为干群和谐的先进村,实现了“零上访”。
“你们放心办案,天大的事我来顶!”
柞水县是一个有16万多人口的山区小县。贺国琴带领县纪委、监察局在认真抓好各项预防工作的同时,对腐败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被群众誉为“巾帼铁包公”。
2008年9月,县纪委查办县法院用公款分两批组织20名干部职工旅游的案件。序幕刚拉开,说情的、吹风的、威胁恫吓的纷至沓来,办案人员流露出畏难情绪。贺国琴对大家说:“你们放心办案,天大的事我来顶!”当办案进入攻坚的关键阶段,贺国琴还亲自上阵。涉案当事人见无路可退,不仅承认了严重违纪事实,还交出了“小金库”的五本发票,使案件终于打开了突破口。此案为国家挽回20余万元经济损失,3名涉案人员分别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贺国琴十分重视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2010年初,有人举报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文书套取农村低保资金的问题。贺国琴认为这个案子事关低保户的“救命钱”,果断决定由县纪委直接查办,很快查清了3名村干部以父母和子女名义套取12240元低保资金的违纪事实,使3名村干部分别受到了留党察看处分和免职处理。
近年来,在贺国琴的率领下,柞水县纪委、监察局共查办案件40件,党纪政纪处分48人,其中被司法机关处理5人,挽回经济损失130多万元。
2009年6月,市公路局大修102省道柞水段时,因没有满足沿路群众的诸多要求,双方经常发生摩擦冲突,引发了11起斗殴事件。贺国琴临危受命。她一到事发现场,首先向在场的人员深深鞠了三个躬,真诚地说:“请相信我一定会代表县委县政府积极、公正、妥善地处理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我会引咎辞职!”随后,她及时组织召开县公安局、施工单位以及有关乡镇、村组干部近百人参加的动员大会,明确化解矛盾、处理问题的具体措施和追究办法,并在事发现场听取群众意见,仅用了一个星期,就平息了这起群体性事件。
“贺书记,您不是亲妈胜过亲妈”
九间房乡农林村民朱成水外出打工,双腿受伤瘫痪,一直是贺国琴的包扶对象。贺国琴不仅多方协调救助资金上万元,还把朱成水送到县弘慈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使卧床7年的他奇迹般站了起来。朱成水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开着助残车走村串乡卖些小百货,逐渐能够自食其力,走出了生活困境。
肖秋燕幼年遭父母遗弃,被两位老人收养为孙女。命运坎坷的她,好不容易考上高中,又因交不起学费面临辍学。贺国琴知道后,马上协调民政等部门对小秋燕实施救助,帮她完成了高中和大学学业。贺国琴本人资助了近两千元,还时常买衣物看望她。肖秋燕在给贺国琴的贺年卡上写道:贺书记,您不是亲妈胜过亲妈,祝您美丽永驻,幸福常在!
心地善良的贺国琴先后协调民政局、扶贫局、乡镇政府等单位,筹集资金10万余元,帮助四户困难群众盖了10间新房,救济7名患者住院治疗。大家都说,贺书记一心为老百姓办实事,真是个大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