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
2012-05-14 00:00 来源:
□傅光钱 领导干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者,他们身处改革开放的第一线,是领导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但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领导干部中出现的种种违纪现象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一些领导干部监督失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指出,“以保证廉洁从政为目标,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把党内监督与各方面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实效。”现就如何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领导干部监督失控的原因分析 一些领导干部监督失控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监督意识不强。突出表现在“三不”:一是不敢监督。有的领导碰见矛盾“绕道走”,患得患失,怕得罪人,尤其是怕得罪那些有“靠山”的,关系“硬”的人,不敢监督;同级之间,一团和气,怕伤面情,影响关系,不敢监督;监督者受制于被监督者,不敢监督。由于体制等原因,目前,我国内部监督的形式非常广泛,但是通常又都是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于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之间形成了一种交叉倒置关系。被领导者对领导进行监督,就意味着反对、对抗领导,就不可能不考虑监督的后果,当监督者意识到监督对自己不利的时候,就不敢进行监督。二是不要监督。有的领导干部思想深处认为,自己作为一个单位或者部门的领导,被同级或下级监督会失面子,降低威信。觉得自己是领导,思想觉悟水平比较高,“在教育别人的同时,也就约束了自己”,不会犯错误,用不着监督;有的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和文化素质低,不讲政治,不爱学习,平时不学法,办事不懂法,对上级的批评和群众的监督、法纪制度的越是认为是一种束缚,不让别人监督;极个别领导干部靠不正当手段爬到领导岗位上的投机分子,他们一旦掌权在手,骄横跋扈,独断专行,无视党和人民的监督。三是不懂监督。少数人由于缺乏党内生活的锻炼,错误地认为自己提干了,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监督;有的只知道自己应该接受监督,而不知道自己还有监督别人的义务;有的只知道要接受监督,但不知道监督的内容。 2、监督合力不大。有的单位和部门对领导干部重用轻管,重政绩轻精神文明,重表扬轻批评,平时不注意对领导干部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又把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放任自流,缺乏监督;班子内部不够团结,遇到重大事项党政之间通气不够,彼此之间缺乏交流与监督,尤其是对“一把手”的监督十分薄弱,对那些有特殊地位、特殊背景的领导干部监督起来难度就更大,单位的工会组织、职工代表不能参与权力运行过程,监督力度十分有限。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而没有对权力的监督必然是无效的监督。列宁指出:“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知道”、“判断”是实施监督的前提,对一定权力进行监督,就必须知道权力的范围,行使权力的依据,权力运行程序,执行权力结果。权力行使不透明,实际上具有不可监督性,监督流于形式,从而没有形成对领导干部监督的合力。 3、监督制度不全。有些制度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些制度不够严密、不够完善、存在漏洞。比如:对一些单位发生重大问题或者有些重要事项决策失误上如何进行监督。从表面形式上看,在党委会上大家讨论,“一致同意”,但掩盖着单位领导者个人说了算的问题实质。另外,缺乏对领导干部行为的具体监督制度,以权谋私、收礼受贿、贪污腐败、出境旅游、大吃大喝、高档娱乐等行为,都带有很大的隐蔽性,实施过程监督难以奏效,对那些既不违法,又构不成严重违纪,缺乏责任性、事业心、组织纪律性的领导干部缺乏硬性的措施。并且虽然有了制度,但制度落实到位不够,削弱了制度的约束力和权威性。 二、加强对领导干部有效监督的对策 以上分析了对一些领导干部监督失控的原因。那么,如何才能加强对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监督呢?我认为,要建立以下三个方面监督机制: 1、自我监督机制。要通过教育,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自觉从行为规范上堵“源”头,牢固筑起防腐拒变的大堤。这是实施有效监督至关重要的前提。一是要进行政治教育。要组织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党风廉政建设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会上的讲话,提高党员干部政治上、思想上的坚定性、敏锐性和洞察力,自觉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进行道德教育。结合日常思想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教育,对领导干部进行道德教育,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党员干部认识到为官德为先、无德何为官?官德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做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自觉做到全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体现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操赢得群众的尊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三是要进行作风教育。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教育领导干部要自觉联系群众,到群众中去,接受群众的监督。四是要进行法纪教育。组织领导干部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使领导干部增强纪律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懂得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哪些东西可以拿,哪些东西不可以拿,哪些地方可以去,哪些地方不可以去,如何做人,做好人。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认认真真行事,自觉为民尽责,为国竭力,为党分忧。五是要进行警示教育。深入剖析典型案列,运用本系统的“乡土教材”进行教育引导。六是要进行示范教育。组织领导干部学习先进典型事迹,如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郑培民、谷文昌等先进事迹,以先进典型为榜样,激发领导干部勤政廉洁的热情。 2、内部监督机制。领导干部的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久而久之必然走向人民的反面。因此,强化权力使用的内部监督显得十分必要。一是民主监督。坚持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以集体权力制约个人滥用权力的行为。要坚持和完善“三重一大”决策规定,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做到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二是制度监督。要使监督富有成效,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不可少。首先,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领导干部用权行为的全过程,重点要建立上级党组织与领导干部的谈话制度,及时沟通情况,予以关心帮助;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情报告制度,婚丧喜事、建房分房、装修房屋、直系亲属经商等,都要向上级组织及时汇报;健全和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制度,重大问题决策,采取“一班人”集体签名制度,实行事务、公务、企业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在人事制度方面,抓好中央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贯彻执行,完善领导干部考察制度,把好“入口关”,实行用人责任制,建立用人失误追究制度;在财务制度方面,依据《会计法》建立健全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实行实名制分配制度。同时还要健全《领导干部考核制度》、《领导干部回避制度》、《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企业业务招待费用使用情况向职代会报告制度》、《离任审计制度》、《关于对领导干部进行诫勉制度》、《党风廉政建设检查制度》、与监察部门联合开展廉政共保合约、工程建设廉政共保等。其次,要解决好制度落实的力度。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既要有实实在在的形式和内容,又要解决好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做到制度出台一项,就要落实一项,见效一项,对有章不循违反制度的领导干部要严肃处理,决不迁就,只有这样,才能使领导干部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三是公示监督。要充分发挥职代会(职工大会)民主管理机制的作用。对本单位有影响的重大决策要实行公示,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如本单位的中长期规划、规章制度的制定,分配方案、“三产”经营情况、财务管理、后备干部的推荐、干部的聘任、群众入党,各类先进的评比等都要公布于众。四是述廉监督。要求领导干部结合半年工作总结和年度工作总结,总结廉洁自律的情况,并写出专题报告,在本单位民主生活会和下属分管的部门或单位全体干部群众大会上宣读,对干部群众提出的问题作出明确的答复。通过述廉,让领导干部将廉洁自律的情况公之于众,接受党内和群众的监督。五是过程监督。即从权力运行主体开始,在权力行使中,以及权力行使结束进行全面监督,这是权力监督的核心所在。首先,对权力行使主体的制约在于从对干部的选拔开始,应该根据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组织部门进行检查考核外,还应突出纪检监察部门对领导干部的质询权,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纪检监察部门可以有目的进行询问,领导干部必须予以答复,必要时,质询监督可以公开化、民主化;再次,对权力行使结束时的监督,如果属于滥用权力者,纪检监察部门可向组织部门和其他部门提出弹劾意见。坚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使滥用权力者受到相应的惩处,从而,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 3、外部监督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应将严格的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相配套,这样的监督才显得更加完善。一是舆论监督。利用新闻舆论反映快、透明度大的特点,搞好舆论监督,还可以通过各种会议、简报、网络等形式大力宣扬上级关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工作精神,以及有关典型事例,既鞭挞腐败丑恶现象,又为领导干部反腐败提供重要途径,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群众监督。领导干部只有懂得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同时,把群众看成权力正确使用的保护神,群众的监督权威才会起来,对权力实行外部监督才有前提和基础,要使群众监督落实到实处,要选聘一批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公道正派,敢于直言的群众代表作为权力使用的监督员;监督员要明确任务,采取走访群众,开座谈会,发征求意见,问卷调查等形式搞好调查,听取广大群众反映;此外,还要组织监督员对权力行使结果进行评议,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客观公正,既肯定成绩,又指出问题,为全面遏制以权谋私奠定扎实的基础;对群众意见大的热点问题,涉及到具体人和事,要作出核实处理,以体现群众监督的权威。三是审计监督。对领导干部实行任期、任中、离任经济审计,是强化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一个有力措施。凡是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任期内调任、转任、转岗、免职、辞职、退休前,一律请审计部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把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通过审计监督,可以有效地规范各种经济活动,减少领导干部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增强领导干部勤政廉洁的意识。四是法制监督。领导干部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是遏制权力腐败的根本之道。因此,要加强法制建设,制定一套反对权力腐败和保障廉政的法律法规,才能有效防范以权谋私,确保人民权力为人民的正确方向,使权力行使过程沿着法制化规范前进。五是组织监督。组织部门要定期与纪委、检察、审计、信访等部门沟通情况,把领导干部的考核与监督结合起来,对有缺点、毛病的领导干部及时进行帮助,对屡教不改、我行我素的领导干部,要调整他们的职务和工作岗位,对问题严重、违法违纪的,要配合纪检、监察认真查处。要发挥好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在新形势下,纪检监察部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对领导干部的任免、升迁都要认真听取纪检监察部门同志的意见。纪检监察部门要敢于抓、敢于揭短,一旦发现问题,不能态度暧昧,而要直抓实干,做到在原则是非面前不含糊,在邪恶势力面前不手软,在人情面前不动摇,在各种压力下面不低头,树立起监督权威。 作者系上海市堤防泵闸管理处纪委书记
  • 版权所有:商丘市纪委监察委
  • 豫ICP备13020693号  E-mail:sqlz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