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巡礼之三

聚焦监督“第一职责” 正风肃纪不停步

发布日期:2019-01-23    来源:三门峡日报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和国家监督的专责机关,监督是纪委监委的基础性工作。

一年来,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监督第一职责,构建“四个全覆盖”监督格局,通过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让监督“长牙”、纪律“带电”,使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持续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

用好两把“尺子”,实现监督“四个全覆盖”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监督重点,完善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个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增强监督合力,用好纪律和法律两把“尺子”,把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实现对监督对象的全覆盖,对监督效能的大提升。

纪律监督的“紧箍”扎得更紧。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把纪律挺在前面,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纠正,触犯纪律立即处理,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全市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3133人次,其中运用第一、二种形态处理数占总数的90.2%。抓早抓小、咬耳扯袖正在成为常态和大多数,取得了惩处极少数、教育挽救大多数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

监察监督的“拳头”攥得更紧。坚持纪律监督和监察监督相结合,探索实行执纪监督与审查调查“前后台”分设,设立8个执纪监督室,专门负责日常监督,全面统筹推进对联系地区、部门和派驻机构的日常监督工作,从而使监督业务更聚焦,“出拳”更有力。

派驻监督的“探头”转型升级。市、县两级实现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全覆盖,切实发挥近距离、全天候、常态化优势,开展监督检查,监督“三重一大”等事项。全年市纪委监委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共处置问题线索547件、谈话函询184件次、立案24件,数量较去年同期均大幅增长。

巡察监督的“利剑”威力倍增。探索建立巡察上下联动监督网,统筹市县巡察力量开展异地交叉巡察、市县同步巡察,积极推进巡察村居工作,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实现巡察监督发现问题与监察监督整治问题两条线同向发力、协同作战,基层监督全覆盖的网络已经形成,合力已经凝聚,“利剑”作用更加彰显。全年市本级完成3轮对12个市直单位常规巡察、2个市直单位巡察“回头看”和16个乡镇专项巡察,共发现“三大问题”273个,违反“六项纪律”问题287个,移交问题线索119件。

严格执纪,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细落实

“陕州区环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晓飞等人违规接受检查对象宴请、违规收受礼品等问题”“灵宝市环保局违规发放津补贴、购买土特产等问题”“渑池县天池镇原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关锁公车私用、违规收取礼品等问题”……

一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定期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共通报曝光典型问题66起105人,让党员干部树立知畏知止的红线意识,这已成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常规动作。

八项规定的内涵不断丰富,既要紧紧抓住老问题,又要重点关注新表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层层压实责任,继续紧盯享乐奢靡问题,全面启动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全市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7起,处理党员干部156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04人。

紧盯关键节点,扭住不放、寸步不让。每逢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市纪委监委均制定节日期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整治“四风”工作方案,通过集中通报曝光、公布举报方式、发送廉政提醒短信、公开发布廉洁过节通知等形式,持续对纠“四风”发信号、提要求,并进行明察暗访。同时,突出日常监督检查,市县联动、同步进行。聚焦中央巡视反馈意见中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问题,在全市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专项整治活动,不断巩固深化全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

持续深化“效能革命”,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湖滨区扶贫办主任戴清等人在位家沟扶贫搬迁项目中失察失职,导致扶贫资金被挪用;灵宝市西阎乡肖家湾村党支部原书记肖景治在扶贫项目验收中弄虚作假;渑池县果园乡北平村在县、乡人大换届选举中不作为、乱作为。

12月3日,市纪委监委网站公开曝光的3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为持续深化“效能革命”,市委办公室印发《关于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重点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重点整治的在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空喊口号,爱惜羽毛、回避问题、庸懒无为,不作为、乱作为、冷硬横推,漠视群众利益和疾苦等17类具体问题。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持续深化“效能革命”中“剑”指懒政怠政,加强集中整治,紧盯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的问题,大力纠治过于重视痕迹管理、检查考核名目繁多、文山会海问题,严肃查处空泛表态、应景造势、调研作秀、不切实际等突出问题,公开通报曝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6起14人,形成有力震慑。

狠刹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全力助推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2018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为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市纪委监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2018至2020年全市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全力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先后三次召开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协调联动机制联席会,并召开全市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建立了与扶贫、审计、信访等17个部门的全天候、即时化沟通衔接机制,对群众反映的扶贫领域作风问题线索,一律优先受理、从快办理,确保每一个线索都妥善处理到位,夯实真扶贫、扶真贫作风基础。

脱贫攻坚,责任重于泰山;失职失责,就要付出代价。一年来,全市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66起、处理327人、通报曝光65起174人。

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专项整治“帮圈文化”

市纪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印发《全市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开展整治“帮圈文化”专项排查工作方案》,以治理党员干部五类“酒局圈”为切入点,在全市集中开展为期3个月的整治“帮圈文化”专项排查工作,有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全市共组织62056名党员干部签订不参与“帮圈文化”承诺书,促使党员干部主动拒绝参加五类“酒局”,自觉纯洁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各地各单位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2108次,查摆问题1447个,收集意见建议1395条,促进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纪检监察机关经常不定时到各类饭店、单位公务灶等地检查是否存在五类“酒局”,共监督检查423次1378家单位。

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聚焦监督第一职责、首要职责,久久为功,化风成俗,为修复优化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社会风尚不懈努力!(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