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季度费用支出多少,谁家该吃低保、谁家退出了,都盖着村监委会公章张榜公示呢。”8月15日,濮阳市南乐县近德固乡王村村民王彦达看着村“三务”公开栏说,“过去,村里的钱总是说不清,现在一公开,钱花得清楚透亮,群众没有不信服的。”
群众的信服,得益于濮阳市纪委监委开展的廉洁乡村建设工作。2018年以来,该市纪委监委以“村务清、规矩明、干部廉、乡风正”为目标,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促深化、三年见成效的“路线图”,在全市开展廉洁乡村建设,有力保障了脱贫攻坚顺利推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特别是2019年6月,该市市委出台《濮阳市廉洁乡村规范化建设方案》,提出“有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有一套民主决策监督机制、有一个阳光账本、有一个廉政教育馆、有一个信息化监督平台、有一条执纪问责绿色通道”的“六有”标准,廉洁乡村建设按下“快进键”,“小微权力”运行筑起“防火墙”。
建强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级内部监督得到加强
建设廉洁乡村,首先要建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基于此,该市在全市2993个行政村(居)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达到“有场所、有牌子、有印章、有制度、有记录、有补贴”的规范标准,贴身监督、全程监督、精准监督从村级内部得到强化。
为解决过去村级监督中存在的“不能监督、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等问题,该市选优配强村务监督委员会人员,大力推举公道正派、群众公认、德高望重、敢于监督的人选,积极落实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务工补贴,探索推行村党支部纪检委员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推广村务监督“学听看提写”五字工作法,加强村监委成员教育培训全覆盖,村监委监督能力和工作规范性大幅提升。
“村里每一个决定、每一项开支,都必须经过村监委会集体审核并加盖公章才能通过,这是对我们的要求,更是对我们的信任。”台前县夹河乡于楼村监委会成员于广臣说。
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村务决策更民主
“村里重大决策前,我们村监委都会走访村民,把大家的意见建议及时反映给村‘两委’。开会时全程参加、做好记录,对不合规、不合理的,我们还提出意见,进行否决。”南乐县近德固乡王村村监委会主任王战胜说。
为让村级决策更民主,该市着力强化对“四议两公开”执行情况的监督,形成“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机制,要求各村建立民主决策事项年度清单,村监委全程监督、签字盖章、公示公开,确保了村级决策民主、科学、规范。
自廉洁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全市村一级共实施“四议两公开”事项12536项,其中,村务监督委员会否决614项。如今的濮阳农村,村里难事解决了,村干部威信树立了,村民幸福感增强了,党的执政根基也在一件件为民实事中夯实了。
制作阳光账本“三务”“三资”公开透明
村级事务不公开,“三资”管理不透明,这是过去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造成矛盾、引发信访的最大原因,导致干群间产生信任危机。该市从源头着手,在村村设立公开栏,统一制作阳光账本,按照“小微权力”及流程固定公开、每月5日财务支出定期公开、发展党员和低保户认定等随时公开的要求,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让“三务”“三资”晒阳光。
在“线下”公开清晰透明的同时,“线上”公开也在各县区广泛推开:濮阳县依托信息化公开监督平台推行网上公开;清丰县村村张贴“二维码”,华龙区每村都有微信公众号,打开手机知村事;南乐县、范县、台前县依托县纪委监委微信公众号推进村务公开,真正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因公开不到位造成的矛盾和上访问题大幅减少。
数据显示,2019年,濮阳市纪检监察系统受理信访举报总量1537件,同比下降39.9%;反映农村干部425件,同比下降58.3%。今年上半年,反映农村干部信访件数同比下降28.5%,乡村和谐稳定氛围逐步形成。
建成四级廉政教育阵地“不想腐”的氛围日益浓厚
市有警示教育基地,县有廉政教育馆,95个乡镇(办)有警示教育宣传栏或廉政教育室,2993个村(居)有典型案例曝光墙……濮阳市纪委监委打造市、县、乡、村四级警示教育体系,实现了对乡村党员干部警示教育有阵地、针对性、常态化。
走进清丰县廉政教育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廉吏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历程、决策部署、先进人物事迹,本地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等映入眼帘,让人既受教育、又受震撼。自该馆建成以来,全县1万余名党员干部在这里接受了警示教育,身边的典型案例让基层干部在思想上警钟长鸣、拒腐防变。
华龙区胜利办马呼屯村党支部书记王富金说:“墙上这些典型案例,有些是我们邻村的干部,看了很受教育。现在所有村干部都明白了,群众的钱不能拿,纪律红线不能碰。村民们也明白了,啥事都得按规矩来,违规的事不能找村干部办。村干部有了‘挡箭牌’,干群矛盾少了,发展劲头足了。”
建成信息化监督系统精准监督插上科技翅膀
在范县杨集乡民义村村务监督委员会门口西侧,摆放着一台一体机。该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刘西武说:“村民用身份证在机器上一扫,就能看到自己领了多少钱、该领多少钱,村里其他人的也能查,发现问题就可以反映举报。”
小小的一体机背后,是一套完善的大数据监督系统。2018年,濮阳市在全市建设信息化监督系统,为惠农政策及扶贫资金监督插上科技翅膀。该系统分外网公开信息和内网后台数据两大部分,其中,外网公开信息包括民生政策、民生资金等8大内容,涉及民政、人社等16个部门100余项资金,全市共上传信息2140万余条;内网后台数据包括公职人员、村干部、车辆房产等10项信息,全市共录入数据351万余条。通过内外碰撞比对,一些开着小车吃低保、领导干部家属吃低保、虚报冒领扶贫资金的问题被发现和处理,全市查办问题线索2301件,追缴违纪资金1553万余元,处理党员干部378人。
同时,对新确定的享受扶贫政策人员名单,必须到信息化监督系统中过筛,有效遏制了民生及扶贫领域虚报冒领、优亲厚友、弄虚作假等问题的发生。截至目前,通过预防过筛发现存疑对象2792名,审核后取消拟发放对象资格654名,确保资金安全243.5万元。
建成“执纪问责”绿色通道保持惩腐高压态势
一直以来,人员力量少、办案能力低、人情干扰大是制约乡镇纪委办案工作的重要因素。为破解这些难题,南乐县纪委监委按照市纪委监委安排,率先探索整合乡镇纪检监察力量,在每3至5个乡镇设立一个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畅通执纪问责通道,实现问题线索快速受理、案件办理双向承诺、案件办结及时反馈。
南乐先行,全市跟上。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28个,2019年以来共受理问题线索417条,查办案件281件,党纪政务处分167人。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1048起基层侵害群众利益的作风和腐败问题中,违纪行为发生在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的分别为133起、38起、8起,违纪行为以“存量”为主,新发生违纪问题逐年下降,群众切身感受到了正风肃纪就在身边。
“廉洁乡村建设‘六有’标准,既有‘不敢腐’的惩处,又有‘不能腐’的防线和‘不想腐’的教育,‘三不’一体推进,在乡村构建起标本兼治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体系。2020年是廉洁乡村建设‘巩固年’,濮阳市将在‘六有’基础上创新监督方式,不断提升廉洁乡村建设水平,确保“小微权力”运行更加规范,促进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推动基层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在乡村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濮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代主任李向前说。(宗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