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太行山,万物吐绿,群山苍翠,红岩若隐若现。在这“红绿”之间,一抹流动的“墨绿”缠绕其间。这里是太行山的东麓,这条墨绿色的玉带就是被称为“世界奇迹”的红旗渠。
带着期待,带着向往,4月13日,我随着百余名纪检监察干部赶赴红旗渠,参加“学习党史守初心 汲取力量担使命”党史学习教育培训活动。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林州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文革”的动乱时期,修渠工程浩大,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林县百姓与悬崖绝壁鏖战十年,削平了太行山1250座山头,架起了152个渡槽,凿通了211个隧洞,修建12408座各种建筑物等,硬是在崇山峻岭中凿出了一条三千华里的“人工天河”。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誓将山河重安排”“在修渠过程中,有81人牺牲。”……看着红旗渠纪念馆内悬挂的标语和一幅幅目光坚毅、表情坚定、挥汗如雨的人物照片,我感到陡然走进了那如火如荼的年代,更加深刻体会到林县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克服祖祖辈辈吃水难的问题,在时任县委书记杨贵带领下,劈开太行山、修建红旗渠、引来漳河水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抬头是陡立的峭壁,俯身是数丈高的悬崖,在红旗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我们沿着不足两米宽的渠道,在徒步中深切体验“水长城”的来之不易与艰难。“凌空除险”的任羊成、舍己救人的李改云、13岁参加修渠的张买江、“铁姑娘打钎”的巾帼英雄们……望着穿洞东去的滚滚河水,我的眼前再次浮现当年那些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不畏艰险、视死如归的英雄们,再次被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深深感染。
“红旗渠既是一条生命渠,也是一条廉洁渠。投资6865万元的工程,没有发生一起贪污或挪用修渠物资事件,没有一个干部失职渎职,没有一次请客送礼,没有一处挥霍浪费……”沿着红旗渠总干渠,听着解说员讲解,作为一名年轻纪检监察干部,这次红旗渠之行,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和感动,更有思考和领悟。
今天的红旗渠水净流长,历久弥新的红旗渠精神,已经镌刻在每一块太行山石上,融入每一滴红旗渠水中,并激励我们将这样的时代精神传承发扬下去,继续书写新的时代画卷。(鲁山县监委监委 张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