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丰收在望。翻过重重大山,行过蜿蜒小路,一路颠簸后,一辆公务车在背孜乡背孜村村民王运家的花生地旁停了下来。
“今年的收成啥样?”“种粮补贴下来了吧?”下车后,鲁山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跟田间劳作的村民打着招呼,询问今年种粮补贴发放情况。
这次实地回访源自此前该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的一次入户走访。当时,七十多岁的背孜村村民王运反映种粮补贴款已经6年未发放,曾多次奔波却没有结果。
为什么没领到补贴?是乡、村干部漠视群众利益,还是补贴款被截留挪用?该县纪委监委认真研判问题线索后,联合“室组地”相关同志成立调查组,到有关职能部门调取耕地补贴发放明细表,同时前往背孜乡开展调查核实。
“近几年卡里都没有打进种粮补贴款。”“压根儿就没有收到领取补贴的通知。”工作人员来到背孜村核实相关情况,有部分村民表示对此事也不知情。
经过进一步摸排走访并与相关村干部沟通,工作人员得知,原来,这项补贴以前是乡财税所直拨给群众,后来该项业务转到乡农业中心,由县农业农村局统一发放,但在业务转移的过程中漏掉了部分农户补贴账户,致使补贴款不能按时发放。
掌握实际情况后,该县纪委监委要求背孜乡政府主动协调,为王运等36户村民增设账户、补录信息,并补发种粮一次性补贴共计2.17万元。同时,对相关负责人责任心不强、统计不细致、作风不实等问题进行严肃处理。至此,迟到六年的种粮补贴终于有了结果。
好政策落实落地,监督保障必须要跟上。为全面纠治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解决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和发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该县纪委监委坚持将正风肃纪与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通过向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全面排查整改类似问题,进一步压实监督职责,强化跟踪问效,坚决守好群众的“粮袋子”和“钱袋子”。(李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