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非遗走入寻常百姓家
发布时间: 2024-06-08 23:35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侯颗 文子玉 

  6月8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是端午假期的第一天。上午九点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一层大厅里热闹非凡,一场集纳了京津冀等地区近30项非遗项目的非遗市集吸引了不少参观者。

图为非遗市集现场。侯颗 摄

  在浙江龙泉青瓷展位前,国家京剧院戏曲编剧高明心满意足地入手了一对青瓷龙凤对杯。对杯采用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制作而成,杯身天青如玉,杯底刻有白色龙凤纹饰,十分小巧精致。“青瓷是我国瓷文化的源头之一,我非常喜欢它古朴简约的风格,听说这次市集上推出了很多适合老百姓用的非遗产品,特地过来看一看。”高明告诉记者。
       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首个陶瓷类“人类非遗”。记者看到,本次市集上,展出了许多有龙泉青瓷元素的“日用美器”,如青瓷茶碗、滴釉项链、手串等。
      “整个市集逛下来,会觉得非遗就在我们身边。”还担任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志愿讲解员的高明认为,在以往认知里,非遗相对“高冷”“小众”,不少非遗产品价格不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遗市集为老百姓带来种类多样、价格亲民的非遗产品,有利于非遗更好走入寻常百姓家。

图为本次非遗市集上和龙泉青瓷相关的产品。侯颗 摄

  恢弘大气的京作硬木,清丽古雅的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天然朴素的河北柳沟草编、惟妙惟肖的丰宁满族剪纸......在非遗市集上,琳琅满目的非遗产品,融合设计巧思,集美学与实用价值于一体,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每个展位前,都会不时聚拢起一群人,向传承人了解产品、技艺的独到之处。一问一答之间,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图为参观者了解布糊画的制作工艺。侯颗 摄

传统榫卯技艺通过与积木、拼图等现代形式相结合,吸引了小朋友们的注意。侯颗 摄

清苑传统制香技艺吸引了参观者驻足。 侯颗 摄

  在北京玉雕展位,三块北京奥运奖牌引起了不少人好奇的目光。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铁成曾参与北京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的设计,他耐心向来客们介绍:“金牌镶嵌的是白玉,银牌镶嵌的是青白玉、铜牌镶嵌的是青玉。”

图为市集上展出的北京奥运会奖牌。侯颗 摄

  “玉是一点一点磨出来的。”从事玉雕制作近40年,张铁成深知一块玉石从材料到作品,所要经历的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精雕细琢下,每件作品背后都蕴含着匠人的卓绝技艺和精益求精。

图为本次市集上,张铁成制作的各类玉雕产品。侯颗 摄

  “古人云‘翩翩君子,温润如玉’,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君子比德于玉’的传统,玉的晶莹透澈与君子的高洁无瑕不谋而合。以玉为美、以玉比德,玉逐渐成为国民精神特质的象征。”张铁成说,不仅是玉文化,玉雕这门技艺也在被更多人熟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玉雕技艺的传承队伍中,玉雕产业的发展也在日趋完善。

  记者注意到,除非遗市集外,展馆内还设有非遗手工艺的现场体验点,比如流沙笺团扇制作、壁画临摹、点蓝工艺等。“我们希望打造一个集展示、体验、交流、分享于一体的平台,让更多老百姓可以‘把非遗带回家’。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消费,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社会服务部主任李妍说。


责任编辑: 南阳市纪委管理员
©中共南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南阳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26770号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229号    网站标识码:4113000048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