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指引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内容体系论要
来源: 《中国德育》2025年第13期       发布时间:2025-09-01 15:09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为什么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谁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什么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对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研判、深邃思考和战略部署,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体系,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质增效。


图片
一、为什么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精准定位,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立足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连接个人、社会和国家,多维解答新时代“为什么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先导性问题。 

(一)弘扬民族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鲜亮底色,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精神基因和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永恒主题,也是弘扬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阐述了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大意义,给予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和“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1]“兴国之魂、强国之魂”[2]等价值定位,强调“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3],把爱国主义提升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4]新高度,贯通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把伟大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概括为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明确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

(二)拥党护党、兴党强党的必然选择 

爱国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艰辛探索历程的精神写照,是贯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条红线,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广大人民通过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实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进而做到拥党护党、兴党强党的必然选择。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救国而浴血奋斗、为兴国而艰苦奋斗、为富国而顽强奋斗、为强国而团结奋斗,演绎了爱国就要奋斗、奋斗为了爱国的精神逻辑。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标注了爱国奋斗的精神坐标;重新阐发的伟大长征精神、伟大抗战精神、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以及根据新时代新实践总结而成的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无不打上爱国奋斗精神的深刻烙印。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之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国家强盛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而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与“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之举。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爱国是公民层面的首要价值取向,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从三个层面为公民爱什么国、如何爱国、怎样才是爱国树起价值坐标:公民层面的价值取向标注的是爱国的厚度,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标注的是爱国的宽度,国家层面的价值方向标注的是爱国的高度。爱国主义是贯通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桥梁和纽带,处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深层次,对其他方面的价值观要求具有根本的领航和导向作用,更具有最为长远和永恒的价值意蕴。因此,凸显爱国主义,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抓住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牛鼻子”。 

(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 

爱国作为人类最高的道德和文明人的首要美德,对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工程。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6]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进一步指出:“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7]爱国是做人的第一要务,对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功具有巨大的牵引和内驱作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爱国既是立德之源,又是树人之本。爱国是一个人明大德之本、守公德之基、严私德之根,在人的道德品质涵养和道德境界提升中发挥着桥头堡和总枢纽作用;爱国素养和爱国境界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人才识智慧、学养潜能、创新创造能力等的开发与发挥程度。遍览古今中外,一个人越是爱国,对祖国和人民爱得越深,德行德操德尚就越高,对祖国和人类的贡献也越突出。一个德才兼备、建功立业的人往往是由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大爱浇铸而成的。 

(五)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工程 

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也是落实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的题中之义,而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怀直接关涉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方向、人生立场和事业方位,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战略工程。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考察时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8]这一论断不仅指出了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深厚源泉,而且突出强调了厚植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怀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第一要务,从根本上指明了爱国情怀与青少年学生、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关联性,深刻揭示了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逻辑。 


图片
二、谁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主体的界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框定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强调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主体作用,明确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合力育人的职责任务,科学回答了新时代“谁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基础性问题。 

(一)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坚持党的领导至关重要。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9]爱国主义教育事业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特殊重要性的国家系统工程,没有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就没有上下一条心、全国一盘棋,效果就会大打折扣。2019年9月24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会议,审议通过《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主动扛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爱国主义教育摆上重要日程、纳入意识形态责任制。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健全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方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10],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中央和地方爱国主义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和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探索完善爱国主义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二)立足课堂教学、思政课教师是关键 

学校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思政课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师在“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11]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主体和骨干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两个大局”,从伟大事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看待和认识到思政课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强调思政课教师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方面责任重大,明确指出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和人格要正的素养总要求,提出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聚焦教育强国建设,把提升思政引领力作为首要任务,“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12],为思政课教师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关键作用提供了根本指引和科学思路。 

(三)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合力育人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需要各方参与、共同推进、合力育人,方可取得较大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办好思政课等方面时,多次强调要全民动员、全员参与,这对爱国主义教育也是适用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各级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面向所联系的领域和群体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发挥“五老”和社会贤达等人士的重要作用,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一重要平台,使爱国主义教育热在基层、热在群众。[13]《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不仅明确了中央和地方党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的职责任务,也明确了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职责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建设家庭家教家风,提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14],明确父母在子女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重要地位和职责。总之,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师的“分内之事”,更应该成为社会各界的“分内之事”,只有全员负责、全体尽责、全民协同,才能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合力。 


图片
三、进行什么样的爱国主义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本质、着力点和落脚点、根基与视野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进行什么样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方向性问题,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指明前进方向和提供根本遵循。 

(一)鲜明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呈现。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这一概念,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到“中国梦”的高度。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15]“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民族振兴之梦和人民幸福之梦,是集国家梦想、国族梦想和国民梦想于一体的宏大愿景。“中国梦”一经提出,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和共鸣。“中国梦”,连接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衔接国家、集体和个人,对接中国与世界,唤醒了中国人的集体意识和历史思维,具有很强的历史穿透力、跨越阶层的社会凝聚力、接地气的动员号召力以及融通世界的话语传播力,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中国梦”的提出激活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生机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聚焦到国家梦想和国民梦想上来,打通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同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联性,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内生动力。 

(二)本质特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不同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性质上具有不同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爱国主义教育本质的认识也在不断丰富和深化之中。政党、国家、社会制度作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本质的构成要素,具有必然性联系和内在规定性,决定着当代中国特色爱国主义教育的性质和方向。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中逐步结成密不可分、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16]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17]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明确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根本政治属性和政治方向,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化、时代化、层次化和对象化,彰显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最鲜明特征,树立起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最根本原则。 

(三)重要抓手: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最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历史夙愿和热切期盼,更是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民族团结铸就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的坚强柱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18]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扎实推动祖国统一大业,领导制定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干涉行径,强调“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19];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先后召开中央西藏、新疆、民族工作会议,以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等,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打造铜墙铁壁。 

(四)深厚根基: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国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和源泉,也是孕育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酵母”和文化基因。通过学习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人们能够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20]习近平总书记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连通交融起来,也就是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同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基血脉灵魂融通,使广大人民在历史文化熏陶中自觉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五)基本视野:家、国、天下 

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紧密相连,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明特色和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21]总书记非常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强调爱国和爱家相统一,“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22],演绎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真义。概言之,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家国天下观念,着眼“家庭—国家—世界”从小到大、由微观到宏观三个层面,从强调厚植家国情怀到树立天下情怀,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深厚的历史根基和宏阔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 


图片
四、对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是全覆盖的,然而却是有侧重点的。要抓住青少年这一重点群体、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知识分子尤其是科学家这一民族脊梁、企业家这一重要支撑,以及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用情着力,明确了新时代要“对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前提性问题。 

(一)青少年是重点群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中国青少年人生发展的黄金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历史性地叠合在了一起,这就是当代中国青少年的人生际遇,“强国一代”“复兴一代”是他们的身份标识和使命担当。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人生“总开关”的形成和确立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23]青少年最需要爱国主义精神的滋润和熏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24]因此,《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25]除此之外,习近平总书记还突出强调要增强港澳台青少年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提升他们对伟大祖国的向心力。2024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马英九一行时指出:“两岸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续写中华民族历史新辉煌。”[26] 

(二)党员干部是“关键少数” 

政策制定之后,干部就是关键。党员干部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关键少数”和骨干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领导机关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机关,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对全党全社会都具有风向标作用,必须做表率、打头阵[27]。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党员干部应该首先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并且在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给全体国民提供榜样和示范。2019年9月,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通知》,要求在学习教育中引导党员干部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中培养党员干部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

(三)知识分子是民族脊梁 

知识分子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脊梁和社会的榜样,能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和创新支撑,应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28]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时指出:“广大知识分子要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29]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把爱国主义明确为“西迁精神”的核心,把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概括为“西迁精神”的精髓,成为高校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把“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明确为科学家精神的首要内涵,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30]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中首次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把“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31]作为内涵第一条,更进一步强调了爱国主义的重要价值。 

(四)企业家是重要支撑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企业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主体,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其爱国主义情怀很大程度反映在壮大中华民族经济的崇高使命感上,反映在创办世界一流企业提升中国经济的竞争力持续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上,反映在高科技自立自强攻克“卡脖子”问题上,反映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勇担社会责任上,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对爱国企业家推崇备至,对企业家爱国情怀及其培植强调甚多。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提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强调广大企业家首先要“增强爱国情怀”,提出“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优秀企业家必须对国家、对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32]。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33]企业家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对象之一,理应在厚植家国情怀、增强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方面走在前列,为人民作出表率,用争创一流企业的实际行动为新时代爱国助力。 

(五)留学生是对外使者 

广大留学生群体求学海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求学所在国和我国联系交流的文化使者,充当着中国形象代言人和传播者的重要角色。对留学生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和高度重视的事情。2013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要“坚守爱国主义精神”,并指出“不论留学人员身在何处,都要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里”,“继承和发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做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34]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爱国引导活动,大力弘扬留学报国传统,使广大留学生身在海外但心系祖国,能够在学成后回到祖国、报效祖国。


图片
五、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终生课题和永恒主题,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新时代给爱国主义教育提出的新课题、新使命、新任务和新要求,通过探索新思路、丰富新内容、采用新形式、拓展新载体等多重维度引领和谋划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根本性问题,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 

(一)探索爱国主义教育新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大思路决定大出路,好思路决定好出路。如何让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科学有效的思路谋划极为重要、不可或缺。习近平总书记以整体育德的思路谋划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出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2016年1月19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把爱国主义精神有机融入大中小学教育教学各环节,贯通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爱国主义教育的多层次多维度多面向这一特质,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谋划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强调爱国主义教育要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以及公民工作生活等紧密结合起来,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和各类群众性活动组织机制,打通爱国的知情意行各环节,做到深入、持久、生动、协同、联动,确保爱国主义教育落地落细落实、日常经常平常。 

(二)丰富爱国主义教育新内容 

内容为王,内容至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内容是否丰富、新颖和鲜活。从内容上打动人,就能从根本上打动人。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拼、一块干、一起奋斗,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生动素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用成果成就、生动实践和制度优势说话,讲好新时代的故事;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清醒剂和营养剂的科学论断,亲自领导推动“五史”学习教育,引导人们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社会主义;提炼概括出新时代北斗精神、探月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总结出以“四个伟大”为核心内容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还提出和丰富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构建起科学完整的中华民族精神族谱,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从历史到现实、从实践到精神的丰富教育元素。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用中华文化滋养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提升文化认同强化国家认同和爱国意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35]总之,充分发挥历史的力量、文化的力量以及现实的力量,是习近平总书记丰富和发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显著特征。 

(三)采用爱国主义教育新形式 

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统一的,美的形式以好的内容为前提,好的内容靠美的形式来装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取得成效,不仅要坚持内容为王、内容至上,更要注重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内隐性和辩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运用艺术形式和新媒体,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36]既有动态鲜活的形式,又有静态自然的形式;既有宏大严肃的形式,也有精微灵动的形式;既有显性有组织的形式,也有隐性自发性的形式等等,注重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引导人们达到明理、共情、弘文和力行的内在联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八一勋章、七一勋章等功勋表彰活动,重视发挥英雄模范人物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创建新进公职人员宪法宣誓仪式,注重运用仪式礼仪强化人们的集体观念和国家意识。此外,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发扬斗争精神,明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人们在进行伟大斗争中更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新形式新要求。 

(四)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新载体 

载体就是平台,也是依托。能不能把握新领域,开辟新空间,占领新平台,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互联网已经成为新时代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敏锐把握网络和信息化安全新形势,提出掌握互联网就掌握了时代主动权话语权的重要论断,将互联网视为党长期执政必须通过的一关,并就如何使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成为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进行一系列战略思考,为拓展网络新载体、抢占网络新平台、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提供了理论遵循。《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就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内容建设、广泛开展网上主题教育活动、实施爱国主义数字建设工程、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网络传播手段,以及强化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依法依规治理等方面进行具体部署,旨在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37]。此外,实践活动是广阔天地,是理论“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交融互通的桥梁和纽带,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落地生根的重要载体。注重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是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拓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载体的突出表现,对实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聚民心、育新人”的效果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使全体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中国式现代化团结奋斗,同心共圆中国梦。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就是要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聚焦铸牢政治灵魂、增强做中国人的荣耀感和自信心,以及造就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等方面,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把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以及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持久信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24:56-57.

[2]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3-03-18(1). 

[3][7][17]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206,210,210. 

[4][9][15][16][18][20][21][36]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1). 

[5][28]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求是,2014(20):4-23. 

[6]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8-05-03(2). 

[8]稳扎稳打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善作善成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N].光明日报,2019-01-19(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N].中国青年报,2023-10-25(4). 

[11][35]习近平.论教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4:239,238. 

[12]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N].人民日报, 2024-09-11(1). 

[13][25]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9-20,9. 

[14][22]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12-16(2). 

[19]习近平.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9-01-03(2). 

[23]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24]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N].2020-08-30(1). 

[26]习近平会见马英九一行[N].人民日报,2024-04-11(1).

[27]习近平.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2). 

[29]紧跟时代肩负使命锐意进取 为共同理想和目标团结奋斗[N].光明日报,2016-04-30(1). 

[30]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20-09-12(2). 

[31]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N].人民日报,2023-09-10(1). 

[32]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20-07-22(2). 

[33]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N].人民日报,2025-02-18(1). 

[34]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3-10-22(2). 

[37]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04-26(2).

来源:《中国德育》202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