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来,西峡县水利局认真开展“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坚持“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深刻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未雨绸缪、查漏补短,全面提升防汛减灾能力,确保安全度汛。
建立三大体系,确保措施到位。一是建立预警体系。全县建成防汛视频会商系统21个、图像视频监控站55个、通讯中继台10处、简易雨量监测站348个,配备卫星电话20部、对讲机220部、预警广播731套、手摇报警器550个、铜锣389面、修订完善应急预案385个,健全完善部门协调联动、信息报告和通报机制,科学调度各类防洪骨干水利工程。二是建立治理体系。强化隐患排查整改,共排查上报隐患6类19条,主要涉及妨碍河道行洪、水雨情监测系统建设等,所有隐患都按时间节点,建立了整改台账,隐患整改率达到100%。三是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全县防汛应急预案和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全县中小型水库和重点河道模拟“7.20”超标准洪水应对方案,成立防汛抢险队伍3支373人,开展应急演练20余次,储备冲锋舟、橡皮船、发电机组、挖掘机、探照灯、救生圈等价值200余万元的各类防汛应急物资,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守得住、战得胜”。
抓好三个环节,应急处置到位。一是抓好应急预案编制。针对全县所有乡镇、重点河道和64座中小型水库,逐一编制可操作性强、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应急预案,达到一事一案,确保关键时候能及时启动预案,做到万无一失。二是抓好部门会商研判。遇特殊天气和重要时段,及时与气象、水文、自然资源、住建、民政等关键部门加强沟通会商,及时向县防指传递工情、水情、雨情、灾情信息,为县防指科学研判决策提供依据。三是抓好应急响应处置。建立健全县、乡、村、组四级应急预警响应机制,确保预警响应及时,信息发布到位,充分发挥重大隐患专家研判处置指导作用,提升科学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突出防汛重点,确保不留死角。突出抓好水库、河道、防汛安全和防御山洪、泥石流灾害、溺水事件发生。每座水库做到“五个落实”,确保“四个畅通”。河道管理范围内所有阻水障碍物在主汛期之前无条件予以彻底清除。山洪、泥石流在强化监测、预警措施的同时,坚决执行提前转移制度,全力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特别加强防溺水安全宣传,在全县重点水域、危险河段设置宣传警示牌3000余个,发放救生圈、救生绳等防溺水救生器材900余套,有效提高了救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