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失而复得”的5000元补偿款
来源: 淅川县       发布时间:2025-03-21 10:03 
  

“太感谢巡察组了,这5000元补偿款终于回到村账上了。通过这件事,我们深刻认识到规范管理‘三资’的重要性,目前,我们正在全面梳理村集体资产底数,保证集体‘三资’保值增值,绝不流失。”淅川县杜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杨某感慨万分地说。

这笔5000元补偿款的“失而复得”,背后是淅川县委第二巡察组深入基层、一心为民的生动实践。

3月初,淅川县委第二巡察组带着使命与责任,进驻杜家河村。一到村里,巡察组的工作人员便迅速行动起来,他们走村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问题的角落。无论是与正在劳作的村民亲切交谈,还是与村干部开展深入交流,他们都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仔细询问、认真记录。

3月10日,巡察组工作人员在与几位村民拉家常时,意外得知电业局架设高压线压坏村里道路,可补偿款却未入村“三资”账目的情况。虽说5000元在一些大项目面前不值一提,但这是村集体的收入,关乎着每一位村民的切身利益,一分一毫都不容有失。

然而,了解工作刚开始就遇到了阻碍。部分村民害怕得罪人,心存顾虑,不愿向巡察组透露过多信息。面对这种情况,巡察组工作人员没有丝毫气馁。他们一次次主动来到村民家中,坐在院子里,与村民们唠家常、谈生活,用真心和耐心慢慢消除村民的顾虑。“大叔,我们就是想把村里的账目弄清楚,让每一笔钱都花得明明白白。以后村子发展好了,大家都能受益。”经过多次沟通,村民们终于放下顾虑。

随着深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逐渐清晰。原来,2023年电网改造时,施工车辆压坏了村里道路。五组村民毕某代表大家与电业局协商,达成了口头赔偿协议,并领取了5000元补偿款。但不知为何,这笔钱一直没有上缴到村“三资”账户。

巡察组找到毕某,耐心向他询问补偿款未上缴的具体原因,同时详细讲解村“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和相关流程,明确告诉他这笔钱属于集体财产,长期不上缴违反规定。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沟通,3月14日,毕某按照“三资”管理规定,将5000元补偿款上缴到镇“三资”账户。

这件事让巡察组意识到,很多群众对“三资”工作流程缺乏了解。巡察工作不仅是要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问题,增强大家的规矩意识。于是,巡察组决定组织一次“三资”工作培训会,详细讲解“三资”管理的规范流程,提升干部群众的认识。

培训结束后,巡察组要求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以此为契机,全面规范“三资”管理,确保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能够产生效益,不被侵占、不流失。

“5000元或许不算多,这件事在有些人眼里可能微不足道,但它却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却让群众心里不痛快的小事,影响着干群关系。巡察工作就是要解决这些‘小事’,在为群众解决一件件小事的过程中,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累积起巡察的权威性。”县委第二巡察组巡察干部说。(淅川县委巡察办 李姣敏 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