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淅川县委第七巡察组在对县人社局开展巡察“回头看”时发现,2022年至2024年全县新增的340个公益性岗位,在县政府网站、乡镇政务公众号及各类媒体平台上竟未查询到一条公开招聘信息。这一发现立即引起巡察组高度重视,迅速向县人社局发出《巡察建议书》,直指公益性岗位招聘领域存在的信息不透明、监督缺位等突出问题,拉开了规范公益岗招聘流程的专项整改序幕。
作为重要的民生兜底工程,公益性岗位承担着帮扶就业困难群体的重要职责。巡察组指出,当前招聘工作存在三大机制性短板:一是信息发布渠道单一,岗位需求仅在小范围内流转,未通过法定渠道向社会公开发布,导致群众知晓率低;二是监督机制存在盲区,招聘条件设定、资格审查、录用决策等关键环节缺乏社会监督,存在“少数人说了算”的廉政风险;三是公示反馈流于形式,拟聘人员公示期短、内容简略,举报渠道未有效贯通,群众参与监督存在壁垒。
针对上述问题,巡察组从制度建设层面提出系统性整改方案:首先构建多维公开体系,要求县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社区(村)公示栏等平台动态发布岗位信息,确保招聘流程“全链条可视化”;其次完善全流程监督机制,建立“资格初审+复审+社会公示”三级管控体系,同步开通电话、信箱、网络“三位一体”监督渠道,将招聘全过程置于阳光之下;压实主体责任链条,要求人社局党组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围绕公益岗管理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对近三年聘用情况进行拉网式“回头看”,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
县人社局第一时间召开党组扩大会对照巡察建议书研究落实举措,明确招聘信息发布、资格审查、考察考核等关键环节操作规范。目前,首批4家单位的公益岗招聘信息已通过“今日淅川”“淅川大淅网”等平台公开发布,包含岗位名称、招聘条件、报名方式等详细信息,实现从“抽屉里的招聘”到“指尖上的公开”的转变。
“以前总听说公益岗是‘内部指标’,现在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全部岗位信息,报名流程清清楚楚,我们普通老百姓也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前来报名的待业居民李大姐的感慨,正是此次“阳光招聘”改革成效的生动注脚。巡察组负责人表示,通过推动制度性变革,不仅有效堵塞了基层“微腐败”漏洞,更构建起稳就业保民生的长效机制,让惠民政策真正惠及于民。
此次专项整改是淅川县深化政治巡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淅川县委巡察办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发现问题-精准建议-跟踪问效”闭环机制,推动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76个,完善制度规范23项,真正实现巡察监督与民生保障的同频共振。(淅川县委巡察办 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