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纪委监委网站5月11日刊发报道——《淅川:内外结合强监督 惩防并举严整治》
来源: 淅川县       发布时间:2023-05-12 17:05 
  

淅川:内外结合强监督 惩防并举严整治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干部作风的“试金石”。今年以来,淅川县纪委监委审时度势、立足大局,自觉扛起优化营商环境监督的政治重任,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在优化服务、加强监督、强化问责上持续发力,坚决惩治损害营商环境的作风和腐败问题。

  立足主责主业,丰富监督载体。畅通监督渠道。梳理整合来信、来电、来访、网络、窗口投诉、检查、走访等市场主体反映有关营商环境问题的14种渠道,建立反映问题快速办理工作机制,解决“求诉无门、求诉无果”的难题;明晰受理、不受理范围,厘清工作边界,通过建立受理、分类、转办、反馈的闭环工作流程,切实解决市场主体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做到诉必有查、查必有果。走访上门纳谏。深化联系服务企业工作,精心选派”营商环境护航员”,推进营商环境治理工作走深走实,让联系对象问题有人管、意见有人听、利益有人护,推动企业运行和项目建设堵点和难点问题解决,倒逼职能部门依法履职、强化担当、主动作为。今年以来,选派34名护航员,护航服务126家企业,护航联系中收集问题意见5个,已全部协调解决。效能动态管理。针对2023年4月24日市纪委营商办公布的2022年四季度市场主体“评基层站所”工作中落后乡镇、基层站所启动问责,给予7名站所长政务警告,给予1名分管领导诫勉谈话,给予13分管领导、13名站所长约谈提醒、全县通报批评,并责令写出深刻检查。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聚焦问题监督,清除“绊脚石”。派驻监督。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监察组“探头”“哨兵”作用,组织派驻纪检组组成专项工作组,开展惠企利企政策落实情况专项监督和行政审批专项监督。对25类137项惠企利企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监督,企业提出建议4条,已由审计局、国土资源局和大石桥乡采纳并解决。对入驻大厅的39个单位2174个事项“四减一提两造”“三集中、三到位”等情况进行专项明察暗访,共发现问题44个,已全部整改到位,约谈12人,督促制度优化6项。常态化督导。建立营商环境评价常态化督导工作机制,结合《淅川县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方案》,细化企业许可、政务服务、金融信贷等30项69条评价指标,压紧压实各职能单位工作责任。落实“13710”工作机制,会同县效能中心,将领导交办、走访收集、群众举报的难点问题纳入“淅川督办”平台,让问题解决更高效,先后纳入督办事项14个,已全部完成。将走访发现的问题,纳入专项治理工作台账,限期整改解决,督促14个问题在一个月内解决。暗访曝光。将走访检查与“转提促”作风整顿暗访督查相结合,走访暗访适时合为一支队伍,筛选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以办事群众身份对医保局、水利局、公积金中心、房产中心等17个职能部门进行暗访、拍摄视频、录音等形式,查找职能部门不敢担当、推诿扯皮、“躺平”、效率不高、效能低下等问题,分类建立作风问题台账,快查快办并进行通报曝光,制作作风问题暗访专题片,并要求相关案件组快查快办,倒逼县直单位干部转作风、优服务,有效破解“中梗阻”问题。今年以来,拍摄专题暗访片3期,发挥了警示震慑效果。 

  坚持效果导向,科学分类处置。“面对面”提醒。灵活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营商环境评价问题检查中发现整改不到位问题15个,责令未完成整改的牵头单位出具承诺书,明确完成时限和具体措施;对整改不力、虚假整改的3个问题进行通报,约谈单位一把手。解决企业群众“办不成事”窗口受理并推动解决问题9件,实行提级管理解决说“不”事项47件。“硬碰硬”问责。根据走访情况,结合全县“转提促”作风集中整顿工作,以问题为导向检查相关职能部门,从“等问题”到“挖问题”;研究单位职能和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暗访检查从“看表面”到“查流程”;深挖细查损害营商环境的问题线索。今年以来,共处置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6件,党政纪处分7人,组织处理35人。“实打实”激励。用好作风问题监测提醒、以案促改提醒书、监察建议,督促推动职能部门强化主体责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破解影响营商环境的堵点和薄弱环节,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肃清良好政治风气。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弘扬干事创业精神,2023年3月,开展第一季度“副局长、科(股)长现象”“群众评”工作,通报表扬县供电公司等10个“群众满意”单位,西簧乡等5个“群众满意”乡镇(街道),县林业局办公室等20个“群众满意”科室及科(股)长。  

  下一步,淅川县纪委监委将结合“大转提促”活动和“副局长、科(股)长现象”专项整治,做实服务联系企业,做细专项监督检查,做优清廉企业创建,加大损害营商环境问题治理力度,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为打造南阳“六最”营商环境贡献淅川力量。(张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