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宣讲、惠民服务、文化活动……日前,南阳各地以丰富多元的活动形式和贴近民生的实践内容,激活城市文明“细胞”,为文明南阳建设注入新动能。
日前,宛城区“影前十分钟”微课堂暨百姓宣传直通车首场宣讲开场,宛城区充分利用群众周末消夏纳凉的契机,在周末夜晚持续开展“影前十分钟”微课堂,让百姓宣传直通车直达群众身边。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当年志愿军能用小米加步枪打赢现代化战争,今天的我们,照样能用勤劳智慧闯出一片新天地。”5月24日,“影前十分钟”微课堂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门前广场开讲,河南省社科普及指导员 、南阳市理论教育讲师团宣讲师景滢颐以《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为题作示范宣讲。
5月23日晚,全国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宛城区百姓宣讲团团长梁海磊结合即将放映的电影《金凤湾的笑声》,以《乡风文明 让生活更美好》为题,用群众身边鲜活真实的故事,开展了一场精彩生动的形势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场观看的群众纷纷伸出大拇指,称赞这种形式既“有得看”,又“有得学”,希望能经常开展。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5月22日,方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传唱经典红歌 弘扬传统文化”文明实践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热情参与。
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体活动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激昂的旋律、熟悉的歌词、振奋的曲调,瞬间点燃了在场所有人的爱国热情 ,大家齐声高歌,用嘹亮的歌声表达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与忠诚。随后,《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映山红》等一首首经典红歌接连唱响,或深情婉转,或豪迈奔放,每一段旋律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每一句歌词都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带领现场观众穿越时空,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感受革命先辈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英勇奋斗的伟大精神。“歌曲是时代的心声,一曲红歌就是一段鲜活的历史,欣赏一首首红歌的演唱,就像在看一个个红色故事,感到很震撼和振奋人心。”居民王阿姨激动地说。
“志愿者很热情,手艺好,头发剪短看起来精神多了。”刚理完发,68岁的岳仁玉满意地说。5月16日下午,在桐柏县文化路休闲小广场上,一群身穿红马甲的爱心义剪志愿者正在为老人们理发,周到细致的服务获得了老人们纷纷点赞。
今年40岁的何松是桐柏县你型我塑美容美发店的店长,也是这支爱心理发师志愿队的发起人之一。从2020年起,他所在的美发店便发起了为环卫工免费理发的活动,“看到他们理发后精神焕发的样子,大家心里别提多高兴,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所在。”何松告诉记者,免费为环卫工理发,让店里的理发师们不仅锻炼了手艺,同时也让大家体验到助人的快乐。“环卫工跟我们说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谢谢’,这两个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很重。”何松说,理发是他的手艺,看到环卫工们高兴,他心里就很开心、很舒坦。每个公益日的下午,在桐柏县文化路的这个小广场上,总有老人早早等在这里。理发师们忙碌的身影也成为这里最美的风景。
“欢迎来到桑坪镇文明庙会宣讲台,这里有移风易俗宣讲、防溺水宣讲、反电诈宣讲……”5月15日,在西峡县桑坪镇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庙会上,靓丽的巾帼志愿红穿梭其间,为赶会群众送上了一堂接地气的宣讲课,让传统庙会焕发出文明新活力。
“过去办喜事讲排场,现在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省下的钱能办更多实事!”“凡是让你打钱汇款的,有高额回报的,都是诈骗!”……在活动现场,巾帼志愿者们手持宣传页,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街头微课堂”、“拉家常”、发放小礼品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过往群众普及家庭安全用电、防溺水、反电诈等相关政策和倡议,呼吁群众树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守牢自己的钱袋子”“筑牢防溺水防线”等理念,进一步弘扬平安文明社会风尚,现场气氛热烈浓厚。
为切实关爱老年人生活,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5月13日——5月14日,社旗县张腰庄村组织开展了“爱心义剪暖民心 健康咨询送关怀 纪念留影传真情”惠民服务活动,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提供义诊、免费剪发和照相服务。
村党群服务中心内,专业的理发师精心为老人们修剪头发,村民们的头发变得整洁利索,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大冯营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开展健康咨询,为老人们测量血压、血糖,耐心解答各类健康问题,并给予科学的养生建议和疾病预防指导;摄影师用镜头为老人们记录下美好瞬间,为他们免费拍摄生活照,并赠送照片,留下珍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