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庠生字瑞卿,又名致青,1911年5月10日(农历4月12日)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侯集镇西门一耕读世家。祖父郭士选饱读诗书、德高望重、治家有方名扬乡里。父亲郭锡昌在弟兄中排行老四,熟读孔孟之书,家境不富裕,仅有一处房院,靠十几亩薄田维持生活。母亲刘氏勤劳贤惠,田里家务一把好手,农闲时纺花、织布以补贴家用。
庠生自幼聪慧敏颖,三岁会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五岁时学背唐诗,十年私塾生涯,熟读四书五经,写得一手好文章,尤其酷爱琴棋书画,镇上人都称他是一个才华出众的神童。1928年秋,郭庠生以全县统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镇平县初级师范学校。1930年夏,初级师范与宛西中学合并,随校转入宛西中学。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庠生开始接受科学救国的民主革命思想,视野也大为开阔。庠生学习勤奋,成绩在全校总是名列前茅。1931年秋,又以优异成绩考入河南开封艺术师范专科学校(即河南大学的前身)。在艺师学习期间,品学兼优,擅长书画。曾在开封举办过个人画展,所展作品销售一空。他尤擅画“鹏程万里”的松鹰和“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以展示其高洁情操和远大抱负。
1934年,郭庠生从开封艺术师范毕业后,先后应聘为宛西中学和天明寺师范图画教员。在中共地下党员周达夫老师的影响下,学习《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唯物辩证法大纲》等马列著作和革命刊物,思想日益进步。在校组织“读书会”,开展读新书活动。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后,他以“读书会”名义,组织同学上街游行,开展宣传活动。他运用绘画的特长,同进步教师一起创办了《漫画周刊》,曾到内乡、西峡等地搞抗日画展,对抗日救亡运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38年6月,经王严身、周汉岑介绍,郭庠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张继红 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