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一碗乡愁
发布时间: 2020-11-23 09:17 来源: 南阳市纪委监委网站

  乡愁,蕴藏多少故土难离的情感。
  
  对李后主而言,乡愁是那向东奔流的一江春水,是那清秋深院里的寂寞梧桐;余光中那里,乡愁又成为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湾浅浅的海峡……
  
  对于位于神州之“中”的河南人来说,乡愁的具体意象,总离不开左近早餐摊那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少小离家,故乡与亲人渐行渐远,那一片热气总是弥漫在记忆里,氤氲为一个乡愁的梦。
  
  少时,清晨总是行色匆匆。母亲会拉着我踏进那家熟悉的早餐店,两碗胡辣汤和一大盘油条。往往是早点都上齐了,我还在揉着惺忪的睡眼,回味着前一天晚上那个天马行空的梦。
  
  直到熟悉的胡椒辛香窜入鼻孔,才猛地意识到一天之计在于晨的肇始。母亲的唠叨和身边其他充满烟火气的交谈说笑构成一种奇异的旋律,交织涌入耳膜,和桌上那碗浓香醇厚的胡辣汤,一并烙上童年清晨的印记。
  
  满满棕褐色的汤里,木耳,牛肉,黄花菜,有时还会有面筋和花生,琳琅满目的配料随着勺子的搅动上下翻涌,热热闹闹,花团锦簇。
  
  牛骨熬成的浓厚汤底加足了胡椒,散发出阵阵辛香。小小地啜上一口,爽脆的木耳,筋道的牛肉和汤,由里到外抚慰着你的味蕾和肚肠。
  
  放下勺子,夹起一根刚出锅的油条浸入胡辣汤碗中,油条吸足了胡辣汤的汤汁,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来不及多想,一口咬下去,任由它刺激着你的味蕾,不知不觉间,鼻尖已多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一满碗也已经见底……
  
  有人说,胡辣汤卖相一点也不好,黑乎乎的汤底,又因为勾芡多了些粘稠,看起来多多少少有些油腻,不够清爽,再加上入口时直勾勾的辛辣刺激,整体上散发出一股“生人勿近”的气息,让人萌生出一种河南吃食上不得台面之感。
  
  或许,相比南粤的早茶,胡辣汤不够丰富;相比江淮的蟹粉,胡辣汤不够精致;相比京津的早点,胡辣汤又少了一些浓厚的历史气息。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的河南人来说,胡辣汤的意义早已超越了简简单单的早点,它铭刻在内心深处,共同构成了经历和记忆,成为一道难以割舍的“白月光”。
  
  或许,较之山珍,胡辣汤没有那么丰盛,也没有那么华贵,它只是静静地呆在你记忆的角落;
  
  或许,你更愿意吃一块现烤的面包,喝一杯足够提神的咖啡……
  
  胡辣汤实在是太普通了,司空见惯,平平无奇,就像是楼下早餐摊那个系着白围裙的大叔,总是起早贪黑地忙碌,憨厚老实,不善言辞,却总是在你踏进那个简单的小店时,给你一个温暖的微笑。
  
  那口永远在冒着热气的锅,那股闻来令人精神一振的辛香,那嘈杂的啜汤声……若许记忆汇集在一起,共同交织成那份独一无二的只属于河南的乡愁。
  
  一个人在外读书,惯听岭南的椰风蕉雨。肠粉,虾饺,皮蛋瘦肉粥已经慢慢占据了早餐清单,我也慢慢习惯了食堂阿姨带着粤语口音的普通话。家乡,蜕减为微信上的一个对话框,快递单上的一行熟悉的字,更似乎从一个实体嬗变为一种感觉的集合。但总有些独处的时候,那熟悉的雾气会再次氤氲我的双眼,耳边似乎又响起了亲切的乡音,那是一声声对游子的呼唤,对过往的纪念。
  
  夜深,又无故想起胡辣汤的味道。那是一种纯粹的快乐味道,是拼搏读书时的记忆,也是青春的味道罢。这味道热气腾腾地在心中翻滚,重重地在口中留下印记,一缕愁绪,回味悠长。(赵晨崴)

责任编辑: 南阳市纪委管理员
©中共南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南阳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26770号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229号    网站标识码:4113000048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