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我身边的廉洁故事丨“无用”的印章
发布时间: 2022-12-21 19:36 来源: 南阳市纪委监委网站

  我的父亲今年71岁了,他是一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一位有着30多年基层工作经历的村干部。
  
  作为一个种过地、卖过柴、教过书、当过村干部的老人,父亲身上的故事有很多,但我最难忘的是当年家里那枚“无用”的印章。
  
  那是1993年的夏天,学校放暑假,我在家里整理学习资料时无意间发现了一枚长方形的印章,小巧精致,却落满了灰,一看就是很久没用过的样子,仔细辨认,才发现上面刻有“准报”字样。
  
  出于好奇,我询问父亲这枚印章是干什么用的。父亲告诉我,这是村里报销公务接待等开支时使用的印章。听到父亲的回答,我更加好奇了,当时父亲作为村主任,曾多次到乡里、县里甚至市里开会、培训,也时常接待从县里、乡里到村里开展工作的干部,家里管了不少次饭,那么多因公开支为啥没见父亲用这枚印章报销过呢?
  
  当时的我不甚理解,便向父亲说着我的不解。父亲听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些工作上的开支按说是可以按标准报销的,但村里底子薄、包袱重,能少支出一分是一分。咱家虽不富裕,但还能过,当这个村主任要带好头,不能让别人说闲话。”
  
  后来听父亲说,其他村干部一看他这个村主任很少报销个人公务开支,渐渐地报销也少了许多。所以,这枚“准报”印章慢慢地成为了一枚“无用”的印章。
  
  父亲是一位党性原则非常强的人,当了多年的村支书、村主任,勤俭节约、廉洁奉公的习惯一直延续下来。面对村里的大小纠纷,他总是坚持原则,公平公正,平息了一次次矛盾,获得村民广泛好评。父亲总是告诉我:群众利益无小事,要尽心尽情对待每一位村民,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通过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村慢慢地从后进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
  
  如今,年迈的父亲已不再担任村干部,但那枚“无用”的印章一直铭刻在我的心中,时时提醒我勤勉做事、清廉为公,做一名勇于担当的合格党员。(吕勇)

责任编辑: 南阳市纪委管理员
©中共南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南阳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26770号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229号    网站标识码:4113000048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