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南阳党史中的清廉故事⑧丨倾其所有为党筹措经费的邰士芳
发布时间: 2024-05-06 11:00 来源: 南阳市纪委监委网站


南阳党史中的清廉故事⑧ 



人物简介
图片

  邰士芳(1911—1957),今南阳市宛城区高庙乡邰庄村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南阳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南阳县人民民主政府县长、豫西区六专署工商管理局副局长兼实业公司经理、南阳市副市长、国营南阳酒精厂经理等职。
 
芳林酒精厂旧址(今红泥湾镇龙泉寺小学)


清廉故事
图片

 1936年,他利用其兄邰士林的关系,在南阳县与方城县交界处的刘寺设立汽车站,以担任站长和售票员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在这里,他还创立了私立刘寺小学,学生达百余人。他自编教材,自己授课,学校一切开支全部由他支付,为此负债2000多块银洋。他说:“只要是为了革命,我就是倾其所有也心甘情愿。

1939年5月,为筹措党的活动经费,邰士芳根据抗战时期汽油紧缺的情况,决定试制酒精,替代汽油。他经过40多个昼夜、上百次试验,成功提炼出一桶高纯度酒精。试用成功后,他动员其兄邰士林辞去河南省汽车管理处处长职务,拿出20余年的积蓄1万元(现洋),在刘寺附近的龙泉寺开办芳林酒精厂,生产酒精。不仅很快解决了党组织的活动经费,而且在厂内200多名职工中发展了党员,建立了党支部,组织起百余人枪的抗日队伍。1947年秋,陈谢大军进军宛东,豫西南地下党公开,邰士芳出任南阳(北)县人民民主政府县长,并组建南阳(北)县独立营。他将其兄弟二人多年积存的3挺轻机枪、18支手枪、52支步枪、各种子弹10万余发及17匹骡马、7辆自行车、3万余斤小麦、16000余斤食盐,全部交给独立营使用。还将十分紧缺的2万余斤煤油、12000斤香油和布匹等运送给中共豫陕鄂第六地委。


供稿:南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整理:王柏林


责任编辑: 南阳市纪委管理员
©中共南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南阳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26770号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229号    网站标识码:4113000048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