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纪检监察组: 擦亮派驻探头  提升监督效能
发布时间: 2022-09-08 22:05 来源: 南阳市纪委监委网站

  编者按

  

  2018年我市派驻体制改革以来,市纪委监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委、市委部署,不断深化派驻机构改革,实现了全覆盖。新一届市纪委不断创优派驻监督政治环境,健全完善科学规范的派驻监督工作评价体系,激励引导派驻纪检监察干部担当作为、规范履职、争先创优。各个派驻机构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用力,全面发力,“派”的权威、“驻”的优势初步显现。现推出“市派驻监督工作亮点连连看”栏目,敬请关注。

  

  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纪检监察组聚焦驻在单位职能职责,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在监督机制和方式上作了一些探索。

  

  聚焦“两个维护”,做实做细政治监督

  

  精准监督保障执行。监督清单化。制定出台《政治监督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政治监督重点事项清单。责任具体化。组内同志分包营商环境、食品药品安全、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等9大项58小项重点工作,全程跟进监督。问题精准化。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指示精神,开展支持艾产业发展专项监督,督促驻在单位积极向省局争取支持,出台《支持南阳中药产业健康发展依法监管的十二条措施》,申报许可实现零的突破,25家艾制品企业取得了《药品生产许可证》等证照,建立了省级艾制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对进口冷链食品、防疫物资物价、四类药品管控开展专项监督,督促市场监管局出动执法人员7000余人次,共检查各类经营主体4300余家。

  

  同频共振形成合力。建立“面对面”会商机制,推进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同向发力,重大问题在召开党组会前派驻纪检组组长与党组书记提前沟通,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重点工作跟进监督,发挥决策把关、风险评估和监督建议等职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驻在单位党组书记、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专题听取二级单位“一把手”及班子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盯“头雁”、抓班子,纪检组反馈主体责任落实和权力运行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监督的全面性、准确性。根据市委《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支持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履行监督责任的意见》,驻在单位党组及时出台具体责任分工,进一步找准定位,厘清职责。推进机关纪委规范化建设,督促驻在单位在三定方案中明确设立机关纪委,要求各分局、基层所明确纪检专干。

  

  严抓“关键少数”传导压力。“两清单”规范监督内容。制定出台《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纪检监察组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办法》,明确监督清单。督促“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厘清权责定位,建立主体责任清单。“两制度”压实监督责任。常态化谈心谈话制度。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包联监督制度。对二级单位开展包联监督,通过参加或列席党组会、民主生活会、座谈调研等方式,发现二级单位“一把手”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集体决策程序不规范等问题,给予党纪处分3人次,班子成员组织处理5人次。

  

  政治体检直击短板。探索建设指标体系。制定《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纪检监察组政治生态评价方案》,建立包含10个方面26项二级指标56项三级指标的政治生态评价体系,明确了政治生态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充分运用评价结果。对年度考核、民主评议排名后的单位开展了政治生态评价,提出调整领导班子等12条建议,扭转了问题单位的政治生态。

  

  聚焦第一职责,打好监督“组合拳”

  

  深入运用“走访式”监督,推动监督触角向基层延伸。每月主动到基层走访,通过明察暗访、调研座谈等形式,传导全面从严治党压力,切实抓早抓小。对46个基层所全覆盖式走访,电话回访各类市场主体500余家,发现人为设置审批障碍、无依据乱收费等问题,给予1名所长党内严重警告处分,3名所长免职处理。

  

  精准运用“嵌入式”监督,发挥“驻”的优势。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做到“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紧盯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开展全程监督。对于选人用人、资金监管等关键环节,按照事前介入、事中参与、事后跟踪三个步骤开展监督。聚焦机构改革人事调整,营造风清气正用人导向。在多批次人事调整中,未发生一起信访问题。紧盯权力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开展贴身监督。范行政审批权力运行。对驻在单位38项挂起事项进行跟进督导,对照“四减一造两提”、“三集中、三到位”等要求,减少挂起事项9项。压实行政执法监管责任。开展学校食品安全监管、粮油市场监管、中药饮片监管等专项监督,抽查260余份执法案卷,制发监督建议书,反馈问题61个,处理处分13人。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市场监管系统优化营商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在10个集中办公区、5个行政服务中心窗口、46个基层所等张贴营商环境举报公告,公布二维码受理举报。选取18家不同行业的企业建立联系点,与企业建立常态化联系。针对基层单位的吃拿卡要、“小鬼难缠”等微腐败问题直查快办,组织核查涉及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17个,党纪处分3人,组织处理13人。针对驻在单位承担的指标任务排名落后等问题,督促细化任务分工,约谈分管领导,建议调整工作落后科室负责人3人。在醒目位置张贴任务台账,形成了人人头上有责任,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工作氛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市场监管局承担全市26个一级指标中的3个指标,分别从2020年的第13、11、14位提升到2021年的第2、9、7位。

  

  规范运用“问责式”监督,倒逼“两个责任”落实。精准问责。查办的原质监局副处级干部余某某案件被市纪委监委评为年度优质案件。慎用问责。最大限度激励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对2名被诬告干部及时澄清正名。今年,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人数占比75%,指导驻在单位主动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置干部11人次。

  

  强化运用“提醒式”监督,涵养清廉文化土壤。向案后整改发力。编印《市场监管系统典型案例警示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三年来向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织制发《以案促改提醒书》7份,召开警示教育大会97次。向廉政教育发力。建立廉政文化长廊,编印发放《党员领导干部纪检监察知识学习读本》《公职人员行为规范提醒手册》。开展“纪检监察干部讲纪法”活动,围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党规、法律法规,在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检测中心等单位开展宣讲。对新入职公务员开展廉政恳谈,引导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

  

  创新运用“智慧式”监督,提升监督质效。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陈英杰在市七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要善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督水平,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面对点多、线长、面广的监督群体,探索建立智慧监督系统

  

  智慧监督系统主要由政治监督、日常监督、党组织信息、单位信息、数据统计、快速查询、廉政档案维护、登录日志等8个模块组成,可以对驻在单位66个党组织、19个单位的各类基本信息,实行“一键查询”“指尖查询”,解决了数据繁杂筛查难的问题。通过分析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廉政风险等多维度数据,对监督对象进行精准画像。

  

  建立重点事项报备模块,提升对“一把手”和权力运行监督质效。聚焦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规范“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权力运行情况,要求驻在单位定期更新报备“三重一大”事项,录入决策依据、会议研究情况、责任人等,提升集体决策的规矩纪律意识。

  

  建立三级监督体系,激发内部监督活力。在智慧监督系统中,派驻纪检监察组为管理员账号,赋权驻在单位机关纪委账号分配任务等权限,二级单位纪委或纪检专干负责账户的信息更新,形成了三级监督格局。每一个动态监督事项都能形成派单、反馈、整改和完成的闭合回路。

  

  建立政治监督模块,提升践行“两个维护”的自觉性。通过对19个子账户发布任务,监督疫情防控、支持艾草产业发展等政治任务落实情况,确保习总书记视察南阳讲话精神等的贯彻落实。聚焦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情况,建立公务用车、办公用房等模块,要求每月上传公务用车的里程数、当月加油量、运行维护费等,下一步,在公车管理等模块加入大数据算法,设定百公里油耗风险值,筛查月度百公里油耗高的车辆,实现精准发现问题。

  

  建立廉政档案电子数据库,“政治画像”更精准。坚持一人一档、动态更新、安全保密的原则,建立副科级以上干部电子廉政档案,实现一键查询,精准画像。同时,用好廉政档案,把好廉洁审核关,近三年来,回复党风廉政意见792人次。为66个党组织、19个单位建立单位廉政档案,科学、高效开展单位廉政评价,画全画准廉政“画像”。

  

  聚焦政治机关定位,打造纪检监察铁军

  

  抓党建促业务,提升队伍战斗力。按照“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的工作思路,努力推动支部党建和纪检监察业务深度融合。对标“五星党支部”要求,打造党建文化阵地。建立集中学习制度,每月明确一个专题并集中交流学习成果,支部同志轮流讲授党课,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三力”。开展主题党日、党员风采展示活动,带动引导组内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紧盯纪检监察干部廉政风险点,严格执行“五个严禁”规定,经常性与组内同志开展谈心谈话,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法宝。党支部建设工作在省、市的调研检查中受到多次肯定。

  

  抓制度促规范,提升刚性执行力。在权力规范运行方面。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落实问题线索管理和处置要求,规范文书、程序,提升审查调查工作实效。严格落实谈话、取证等制度规范,确保措施使用精准规范,证据获取合规合法,守牢办案安全底线。在权力监督管理方面。制发组内分工文件,压实责任。制定保密、印章管理、发文收文等各项内控制度,规范组内管理。建立内部审理制度,从源头上避免了“带病”案件进入审理环节,确保案件质量。

责任编辑: 南阳市纪委管理员
©中共南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南阳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26770号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229号    网站标识码:4113000048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