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偃师区召开“转变作风、服务三农”动员部署会,播放警示教育片《向基层腐败亮剑》,通报4起基层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典型案例,为400余名基层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警示教育课。
近年来,市纪委监委将警示教育作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紧盯重点群体,创新形式载体,注重常态长效,推动警示教育走深走实。
分层分类施教 精准滴灌更“走心”
“看到片中和我年龄相仿的干部被‘温情’饭局、‘兄弟’情义一步步套牢,深感必须引以为戒、警钟长鸣。”近日,西工区纪委监委举办“纪法与青春同行”活动,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被“拆”毁的人生》,一个个同龄人的案例让年轻干部们感触颇深。
警示教育要入脑入心,关键在精准滴灌。市纪委监委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结合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廉政风险和干部特点,以关键少数、青年干部、重点岗位干部为重点,深挖警示教育资源,分层分类靶向施教,引导党员干部受警醒、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为提升警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市纪委监委做实做细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拍摄警示教育片、忏悔录、纪实片,编纂典型案例汇编和警示教育读本,分领域建立健全全市警示教育资源库,供各单位根据教育对象的年龄、行业、岗位等“按需点单”。
聚焦“关键少数”,瀍河区纪委监委建立常态化谈心谈话机制,通过“任前廉政谈话+专题警示教育+廉洁承诺+廉政测试”组合方式,从任职源头强化干部廉洁意识。
严管年轻干部,新安县纪委监委把对年轻干部监督从“工作圈”扩展到“生活圈”“朋友圈”,制定“八小时外”正负面行为清单,分层级建立年轻干部廉政档案。
突出重要节点,孟津区纪委监委紧盯新入职、新调动、新提拔等关键节点,对年轻干部开展“一对一”廉政谈话,加强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纠治。
紧盯关键领域,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工程建设、教育医疗等权力集中、风险高发领域,精心配置警示教育课程,进行集体廉政谈话,开展全覆盖警示教育活动。其中,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校园餐”集中整治专题警示教育600余场,累计受教育3万人次。
创新形式载体 用好身边“活教材”
“旁听案件庭审,让我直观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与违纪违法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近日,驻市审计局纪检监察组组织30余名关键岗位干部、年轻干部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涉案人员的深刻忏悔让在场党员干部深受触动。
近年来,市纪委监委坚持以零距离、面对面的方式,组织现场旁听案件庭审,用足用好反面典型“活教材”,创新思维构建场景化、互动化教育体系,不断增强警示教育感染力、穿透力、影响力。
用“案中人”警醒“梦中人”,洛宁县纪委监委将警示教育课堂搬进庭审现场、服刑场所,领导干部实地参观监狱监舍,听取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现身说法,把“看在眼里的教训”转化为“刻在心底的敬畏”。
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栾川县纪委监委推行处分决定“一案一宣布”,通过受处分人谈感悟、党组织负责人谈问题、纪检监察干部谈纪法,让无声的“一张纸”变成生动的“一堂课”。
变“被动听”为“主动悟”,汝阳县纪委监委在县警示教育场馆设置“忏悔角落”,搭配模拟剧情、情感引导,让党员干部感受“岔路人生”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警示教育“走新”更为“走心”。纪律规矩从“条文”变为“实景”,打破了“台上讲、台下听”的单一模式,让党员干部摒弃“看客”心态,真正把自己“摆进去”,从而在思想深处筑牢防线、在行动层面严守底线。
注重常态长效 常敲纪律“警示钟”
警示教育非一时之功,需久久为功。
市纪委监委将警示教育深度融入日常监督各环节,健全廉政勤政谈话、专题警示教育大会、同级同类警示教育等制度,将党风廉政建设专题课纳入党校干部培训体系,确保警示教育抓常抓长、抓出成效。
将警示教育融入日常,西工区纪委监委通过日常发放提示函、以案促改提醒书等方式,督促各级党组织开展案例学习、召开警示教育会议,筑牢防范风险隐患的“长效堤坝”。
把警示教育抓在经常,偃师区纪委监委将警示教育与干部管理相结合,建立常态谈心谈话机制,持续营造长期监督、常态提醒的良好氛围。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狠刹各种不正之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警示教育是加强纪律教育的重要抓手,也是深化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持续巩固拓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积极探索警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途径,引导全市党员干部把遵守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洛报融媒记者 郭旭光 通讯员 裴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