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栾川县庙子镇的一山木舍手工作坊里,三五成群的手作研习爱好者,被一具具精美的小木作及大漆工艺品所吸引,作坊间自然雅致的氛围让人倍感神清气爽。
“我们的木作灵感多源于日常,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如‘鹭鸶与莲花’谐音‘路廉’,寓‘为官清廉’;‘喜鹊登梅’谐音‘喜美(德)’,倡‘以德为荣’,这些创意手作制品很受大众欢迎。”该县小木作非遗传承人王耀斌向前来走访的县纪委监委干部介绍道。
“非遗大漆器有着外观古朴厚重、质地坚实轻盈、耐腐不朽、不褪色不变色等特点,器具从胎体到成型,一般要经过60余道工序打磨,正所谓正心存,则大器成。”王耀斌的爱人是该县非遗大漆的传承人,众人在她的大漆器制作工艺解说中既感受着非遗魅力,也接受了廉洁文化熏陶。
这是栾川县深挖“非遗”廉元素,增强廉洁文化渗透力的一个生动缩影。“传统非遗根植民间,历经岁月淘洗,与廉洁文化中的刚直、勤勉、守正、清白等核心要义高度契合,值得广大党员干部深学细悟。”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该县共有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1项,深厚的非遗积淀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洁因子。近年来,该县纪委监委积极探索“非遗+清廉”新路径,构建“非遗育廉”传播模式,将非遗“老手艺”与清廉“新表达”融会贯通,持续激活本土非遗文化“廉动力”,赋能廉洁文化出彩出新。其中,“清廉+非遗”进景区就是该县纪委监委推动应用的创新举措之一。
在该县的重渡沟景区,每逢重要节假日,“鼓震廉心·狮舞清风”系列展演深受游客欢迎。“每一位投身其中的舞狮者都深谙,若缺失高尚品德的有力托举,即便练就一身超凡技艺,也恰似空中楼阁。”该项展演活动始终坚持“立德、砺身、归乡”理念,其一招一式、一起一落中蕴含的规矩和坚持,给广大干群带来警醒和力量,让修身正己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更加深入人心。
为共建共享“非遗”民俗文化,助推廉洁文化进基层,该县纪委监委充分调动宣传、文广旅等职能部门和民间非遗传承人的力量,联动开发“清廉+非遗”系列研学活动,将本地竹编、布染、紫砂、剪纸等传统非遗项目融入匠心、诚信、谦逊等清廉文化内涵,让干部群众在赏玩中看“传统里的廉洁”,在手作中感“技艺里的清风”,已吸引25批次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实践,有效传递“崇廉尚洁”的价值理念。(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