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庆哥,中午做啥饭啊,我给您捎了点排骨,给喜林改善一下伙食!”7月22日,栾川县庙子镇蒿坪村口,掂着一兜排骨的庙子镇纪委书记窦晓华,朝着正在门口剥蒜的李留庆喊道。
李留庆赶紧扔下手中的蒜瓣,起身迎了上去:“妮,您工作恁忙,还总来看我,家里现在没啥事,好着呢……”
今年46岁的李留庆曾经是黄柏村出了名的贫困户,因为贫穷,妻子离开了他,留下一个年幼的女儿,家中还有体弱的老父亲需要照顾。2015年,李留庆经人介绍与蒿坪村的申爱琴再婚,人口增加了,日子却没见好转。2016年李留庆一家被识别为贫困户。
怎样帮助他们顺利脱贫,窦晓华费尽了心思,多次帮他们出谋划策:“这几年扶贫培训很多,政策补贴力度也很大,留庆哥可以去学学电焊技术,再考个驾照,多个技术多条门路。”“现在乡村游很火,镇里正好有‘雨露计划’培训,嫂子可以去学学厨师,咱家可以把嫂子老家的房子改造一下,开办个农家宾馆……”
说干就干,按照窦晓华书记给他们划的路子,这两口积极参与扶贫技术培训,拿到了电气焊技术合格证、厨师结业证,李留庆还申请了雨露计划考取了驾照。蒿坪的家庭宾馆也开办了起来,房间不多,但是干净温馨,加上两口子人实在,吸引了郑州几户老人每年夏天到此常住避暑。
到了秋冬旅游淡季的时候,李留庆到外面打打工、练练技术,琢磨着将来开个电气焊门市,凭技术让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妻子在周边的饭店、宾馆帮忙,不为赚钱,只为既可以照看家里,也可以学习宾馆的运营方法……两口子一说起未来,就高兴地合不拢嘴:“俺们不怕苦,就是不知道干啥。如今,俺结了晓华这个好亲戚,遇到啥事有个商量,给俺画画路,俺们就越干越有劲儿了。”
三年的时光匆匆而过,窦晓华的工作也从最初县直机关调到了庙子镇政府,职务也由机关党委副书记变成了纪委书记,职务变了,但是与李留庆一家结下的情谊却从未改变。隔两天一个电话,下乡的时候一起唠唠嗑,农忙的时候帮忙摘枣皮……李留庆一家成了窦晓华在庙子镇的近亲戚,脱贫致富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衣食无忧,还买了车,在致富路上跑得更快了。
岁月无言,江山犹记。五年的脱贫扶贫路上,像窦晓华李留庆这样因为帮扶结为“近亲戚”的例子多不胜数。5年来,庙子镇761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在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的全力帮助下实现脱贫致富,42户贫困群众在政府各项兜底政策帮助下吃穿不愁。
“在脱贫致富的路上,我们没有让一个人掉队!”窦晓华说,“走,去黄柏走亲戚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