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阿房宫赋》首句“六王毕,四海一”,说的是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共计十年时间,秦国势如破竹,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五百年之久的割据混战,随即秦王嬴政称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建立。
称帝前,嬴政致力于霸业,贾谊《过秦论》称其“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这时韩国派来水利专家帮助修灌溉渠,阴谋消耗秦国国力,秦王就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提出“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建议秦王不要因噎废食,秦王欣然接受谏言。
称帝时,嬴政有着非常美好的愿望,“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为实现这个梦想,他逐步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还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御史制度就包含在内,秦朝在中央设置了御史大夫府,这是专门的监察机构。
御史大夫府的长官为御史大夫,具体负责监察公卿、辅佐丞相、参预朝政、掌管律令、考核官吏等事宜。秦朝法律规定,御史大夫与主管行政的丞相、掌管军事的太尉一起,称为“三公”,地位同等。
御史的权力也很大。央视《国家宝藏》介绍过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里面有句“岁讎辟律于御史”,就是说每到年终,中央最高司法长官要到御史那里了解法律的执行适用情况。此外,秦朝还在地方上设置了监郡制度,常设监郡御史,负责监察郡县官吏。
秦始皇死后,胡亥继位为二世,继续修建阿房宫。《阿房宫赋》描绘说“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虽为夸张,但说明其规模浩大、奢华靡丽,结果“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百姓早已怨声载道。
将军冯劫,在秦始皇时期曾任职御史大夫。他和担任右丞相职务的父亲冯去疾、丞相李斯联合向秦二世进谏,请求停建阿房宫以及减少戍役,二世不但不从,还要治他们的罪,冯去疾、冯劫父子不愿受辱,皆自杀,李斯后来也被处死。至此,二世灭亡已是必然。
“戍卒叫,函谷举”。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项羽起兵响应,第一次全国性农民起义爆发。那个指鹿为马的赵高安排女婿阎乐去废掉二世,二世说“去做一郡之王”,阎不答应。再说“愿做万户侯”,阎仍不答应。又说“希望成为平民百姓”,阎命令攻击。二世被迫自杀。
公元前207年,秦朝灰飞烟灭,仅存十五个春秋。《阿房宫赋》感叹“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又总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以史为鉴,方知兴替。居安思危,我们不能忘记。(驻市检察院纪检监察组 李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