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读书了吗?
2023-04-23 16:13 来源: 洛阳市纪委监委网站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书籍能描绘浩瀚天地间千姿百态的风俗与人情,能传递漫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与智慧,读书是中华民族驰骋古今、穿越百年的优良传统,回望古代先贤的阅读世界有助于品读书之味、明读书之志,寻读书之道。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这是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程颐的名言。书籍是人类的精神粮食,读书犹如品尝餐点,但二者又有不同之处。每天都吃同一样食物,会腻会烦,而书读百遍,味道却越醇厚,越教人欲罢不能。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南宋诗人翁森留下的《四时读书乐》组诗,生动地描绘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读书的不同乐趣。读书可以领略青山绿水的秀丽风光,感悟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何其美也。

体验读书之味固然重要,但如果我们沉湎于快感而不明方向,必定难有收获。只有早明读诗之志,在书籍的海洋中亮起灯塔,才能真正做到用读书提升自己、帮助他人、奉献社会。北宋政治家司马光主张“读书在得道利民”。他认为,读书要超越自我和功名利禄,不仅要明大道、求大道,还要有为民情怀。无独有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他为国家和人民而读书求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直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作为党员干部也应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为政做人的养分,在饱读诗书中涤荡心中的阴气、傲气、娇气、霸气、粗俗气,培育静气、秀气、灵气、大气、文明气。

明确了读书志向,书究竟如何读才算得法呢?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了“读书四患”:“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我们在读书学习中,也要克服古人早已提出的“四患”,做到多读多思,终身为学,知行合一,党员干部只有把书中的道理变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行动,才能实现完整的人格修养。

读书能陶冶情操、构筑思想、丰富灵魂,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今天,明天,每一天!(涧西区纪委监委  张笑筝)


责任编辑: 韦卓钰
  • Copyright@2008-2013 中共洛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洛阳市监察委员会版权所有
  • 豫ICP备05009955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8号
  •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