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平安福”
2021-02-18 11:05 来源: 洛阳市纪委监委网站

临近春节,支付宝上“集五福”成了人们的热议的话题。一次,孩子说谁有“敬业福”让我沾沾“福气”,我说我“五福”俱全,“平安福”最多。妻子听到后随口说:“新年平安,年年平安,平安是福。”大家相视会心一笑。

某天,我正在浏览网页。

一篇消息吸引了我,“被告人张慧光犯贪污罪、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50万元。”

 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义地做人,这“六有”是张慧光的人生信条,她对自己的这一总结很是得意。然而,“六有”皆无只因贪——北京市文资办原党委书记、副主任张慧光严重违纪违法案剖析也有针对性的三条:

“假公济私,工作岂能有声有色? ”

“心为物役,生活岂能有滋有味?”

“败坏家风,做人岂能有情有义?”

今昔对比,背离了党纪国法,她的行为让“六有”变了质。“我曾是父母的希望和骄傲,我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教育之恩……”张慧光痛哭流涕地感慨,“人这一辈子啊,得始终走在规矩里面,这样才能真正地保住平安!”

“爸爸,你在干什么?那么专心!”上小学的孩子问。

“在看一篇消息。”我回答。

顺着文章的思路,我自言自语道: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廉贪一念间,荣辱两重天。这样的事例反反复复发生,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你是想让爸爸做怎样的人?

“当然想让你做个好人。”孩子脱口而出。

我说:“好人是什么人?”

孩子说:“是个有良心的人,……”

“是个文化高、有素质的人,……”

“是个有道德、讲诚信的人,……”

“是个敬畏法律、守纪律的人,……”

三言两语难以说清楚,也说不好,孩子支支吾吾,欲言又止。我便问,像张慧光违法乱纪,是住“不交钱”的房子好,还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好?孩子直截了当地说:“当然是全家平安好。”

孩子接着问:“那你说说什么是好人?”

我说:“你爷爷教导我从小要勤学上进、担当有为,做人要不贪不占,公正待人;你奶奶教导我人生知足常乐,平安是福。你爷爷奶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但爸爸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仅仅做一名“好人”是不够的,还应该是一个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人,应该是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人。”

我不仅参与过廉政宣传,开展过廉政家访,签字过“廉政承诺”,我也注重廉洁家风教育,并在与他人的交往处世中恪守着先人的荣耀,勤廉从业,清白为人。但唯独没有深入挖掘咱家传承的廉洁事迹。我说,古往今来,清官廉吏灿若繁星,只要人们言及“廉”,不得不提到杨震。作为杨氏家族的一员,我们得好好了解一下杨氏先人的光辉事迹。我们杨氏宗祠有这样一幅对联:重道竟忘三尺雪,传家不受四知宝。

东汉太尉杨震由荆州调任东莱太守时,他举荐过的昌邑县令王密听说杨震路过昌邑,便深夜来访。王密一进屋就关上房门,把一个沉甸甸的包袱放在桌上说:“学生得恩师举荐才有今天,深夜前来表一点孝敬之心。”杨震面对包袱里亮闪闪的黄金没有丝毫贪念,立即正色说:“看来我了解你,你对我一点也不了解。”王密以为恩师是怕事情传出去名声不好,便说:“暮夜无人知,是不会传出去的。”杨震听后,更加生气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能说没人知道!”王密听了惭愧地收起金子走了。从此,“四知拒金”的故事传为千古佳话,杨震被尊称为“四知先生”。杨震为官忠贞清廉,生活俭朴。有人劝杨震为子孙考虑,开置产业发家致富,杨震坚决不肯,慨然说道:“使后世为清白吏子孙,以吾观之,不以厚乎?”前人示范,后人行之。

杨震和“四知堂”的典故之所以传为千古佳话,流芳百世,就在于杨震为官一世,清白自守,廉洁奉公,身教重于言教。后来,他的儿孙无论是执政为官,还是持家做人,亦都洁身自好,清廉自守。之后,“清白”二字成为历代杨氏后人的家风。

也许是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缘故,每年春节,在家中贴春联、粘窗花时,我都会特意把“廉”字窗花粘到醒目处,它也在有意无意地提醒自己: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让自己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孩子似懂非懂地说:“今后我也要从自身做起,时时处处守规矩。还有妈妈,包括我们全家都要守住这个‘平安福’,好人一生平安 ”。(孟津县纪委监委  杨海冰)


责任编辑: 洛阳市纪委监察委管理员
  • Copyright@2008-2013 中共洛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洛阳市监察委员会版权所有
  • 豫ICP备05009955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8号
  •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