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线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长期以来,负担过重、压力过大成为困扰基层工作的一大问题。近年来,党中央把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取得了良好工作成效。只有让基层干部真正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实干担当上,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打牢“地基”。纪检监察机关要把为基层减负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聚焦加重基层负担难题,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助力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问题种类多样、顽固复杂,会议多、文件多、活动多、考核频繁、时间紧急等,都是官僚主义在作祟。如果基层工作负担过重,基层干部被种种“无谓事务”束缚住,那么在改革发展中抓工作落实就成了空话。
真正为基层减负,要以下看上破除官僚主义,紧盯老问题和新表现,加强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把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有机统一,从实处着眼、以实绩说话,为基层松绑减压,充分调动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要多听基层干部声音,及时回应基层关切。及时破解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检查频率过高的问题,将日常监督、节日检查、专项检查等整合为一查多项。优化考核体系,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以实绩说话,以群众口碑考核基层干部的实绩,不断提升基层干部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意识。
通过政治监督助力基层减负,要着力解决基层重“痕”不重“迹”,留“迹”不留“心”现象,用好用足“第一种形态”,对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的党员干部及时“红脸出汗”“咬耳扯袖”,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该诫勉的诫勉。
问责是监督基层减负工作的有效途径。问责是为了更好地尽责,减负是为了更强地担当。要防止问责泛化,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规范问责、精准问责、慎重问责,聚焦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加大监督检查和通报曝光力度。对典型的人和事,紧盯不放、一抓到底,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基层减负意义重大,需要下硬功夫、长功夫,将整治基层形式主义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坚决防止反弹回潮、隐形变异和疲劳厌战,推动基层减负工作取得更多实效,让基层党员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来强服务、抓落实、促发展。(洛阳市纪委监委驻市政府办公室纪检监察组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