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深水井终于打通了,200米深哩,咱这一带吃水再也不犯愁了”“俺村修了截流坝,建了大水窖,偏远组上400多名群众的季节性缺水问题被彻底解决了……”在秋扒乡纪委书记的办公室里,蒿坪村和白岩寺村的几名群众争先恐后的讲着村里的高兴事,喜笑颜开。
群众的笑脸,就是最好的“成绩单”。这些都是在栾川县纪委监委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大力推行“下沉一线”接访所带来的成果。特别是乡镇纪委,直接将办公场所搬到了田间地头,搬到了工程现场,密切关注群众衣食住行,第一时间解决群众所需所求。
“群众吃水问题一刻也不能耽搁,这是乡党委政府今年确定的惠民实事之一,经多方协调在5月份已有实质性进展,乡纪委同时跟进实地督查,建立一项目一台账、一周一督办、半月一调度的工作机制,从前期走‘四议两公开’程序,到后期的工程施工,实施动态监管,既加快进度,又保障质量……”秋扒乡纪委书记刘彪对群众说。
“还别说,有了咱乡纪委的实地监督,俺们觉得心里有底啊,以前来乡是反映问题,今天是来反映心情,就是赞……”白岩寺村村民刘小旦竖起大拇指。
由群众上访反映问题变干部下访解决问题,这是乡村干部作风转变的“风向标”,干部套上“紧箍咒”,群众就吃上“定心丸”,特别是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通过面对面沟通、现场督办等方式,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有效收集意见建议,最终目的还是让群众得实惠。
“还有更好的呢,现在办事询事不出村,就咱们常办的那些事项流程,还有民政、卫生、社保等部门的咨询电话都制成二维码在各村公示栏里呢,通过手机扫一扫就能看,带啥资料去哪办一目了然。”刘小旦拿着手机翻来翻去的说,唯恐别人不知道。
“还能随时‘扫码’监督啊,村里哪项工作流程不规范,制度不执行,落实有偏差,大家都可以反映,让群众知道监督参与监督,也是规范小微权利运行的最好成效。”刘彪边说边手把手教大家一个个学。
乡里以前出了名的“马虎人”刘小旦说完着急忙慌的拿着材料跑到乡社保中心办事去了,“哎,这次资料带全了吗?不会又迷迷瞪瞪的跑几趟办不成吧?”大家都打趣道。
“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次,这次有纪委监督着哩,都说了让‘网络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刘小旦说着还不自禁挺直了腰板。
阵阵清风拂来,顿觉舒爽自在。(栾川纪委监委 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