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十一纪检监察组:强化精准监督意识 做实做细日常监督
来源:漯河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19-08-26

为做细做实日常监督,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十一纪检监察组按照“全面扫描、精准把脉、集中会诊、跟踪问效”的监督方式,推动监督关口前移,着力破解监督难的问题,实现监督工作精准对焦、靶向发力。

全角度“扫描”,干部廉政画像准。实现精准监督,对“关键少数”的画像是基础。开展日常监督,同样要多角度、立体式地考察。通过与单位班子成员、随机抽选的党员领导干部“一对一”谈话,结合信访、审查调查、巡察监督提供的情况,对部门领导干部的性格特点、健康状况、家庭关系、工作经历、个人爱好等进行准确“画像”,勾勒清晰“轮廓”,掌握“全貌”。通过对领导干部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了解,打破以往评价干部“只知局部、不知整体”的情况,为抓早抓小提供有力抓手。

全领域“把脉”,廉政风险挖掘准。开展监督工作,必须注重抓细、抓小、抓苗头、抓日常,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坚持日常纪律监督、专项监督检查、重要节点督察等,对各警种部门全领域的“把脉”,特别是精准对焦廉政风险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和重要环节、部门可能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建立台账,评估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防控措施,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腐败风险。

全方位“会诊”,政治生态研判准。研判一个警种部门的政治生态,需要运用辩证的、系统的、全面的方法论,既见“树木”,又见“森林”,通过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剖析,做到透过表面看本质。通过与单位部门成员谈、集体座谈和个别谈话等方式,对各单位政治生态情况进行集体会诊,全方位、深层次分析存在的风险点和问题。

全过程“问效”,问题分类处置准。描绘廉政画像、挖掘廉政风险、研判政治生态的最终目的是精准施策、跟踪问效。对监督中发现的各类问题线索,既坚持不整改的不放过、不澄清的不放过、不查实的不放过,又对同类问题综合分析研判,排查系统风险,实施精准治理,全力做好画像“后半篇文章”。如对权力运行中的高廉政风险点,责令相关单位整章建制、筑牢“防洪堤”;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实行分级约谈工作,确保问题等到及时纠正和整改。(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十一纪检监察组‖通讯员 吴宇)


版权所有:中共漯河市纪委 漯河市监察委员会
地址:漯河市祁山路6号 邮编:462000
备案证号:豫ICP备05010841号
访问次数: 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