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漯河市召开“深入纠‘四风’ 持续转作风”三年行动第二次推进会,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杨骁通报了6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市委书记蒿慧杰从持续、提升、抓实、统筹四个方面对进一步做好深入纠“四风”持续转作风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据悉,自2018年5月活动开展以来,漯河市纪委监委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主业,注重激活舆论监督、注重实施精准问责、注重推进系统治理,确保市委决策部署落细落实,推动监督执纪效能持续提升,全市上下学的氛围、干的氛围、严的氛围越来越浓,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注重媒体参与,激活舆论监督
与市广播电台合作推出《铁面问责 直面整改》党风政风热线栏目,2018年播出15期,以为官不为、行风不正、庸政怠政、漠视民意等作风问题为重点,揭短板、戳痛点、点麻骨,让职能单位负责人面对群众问询上线作答、麻辣应考,市委书记蒿慧杰同志时时关注、期期批示,《漯河晚报》对栏目进行专题刊发,节目播出后,受众达到10万余人,网友留言、评论超过2000条。结合《漯河日报》开办《马上办》栏目,与市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两期《百姓问政直通车》大型现场问政栏目,对暴露出的问题,加大跟踪问效、限期整改、督查问责力度,持续激发舆论监督活力,现已处置问题线索73个,问责处理58人,真正做到了回应群众关切,主动解决群众问题,进一步达到了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突出靶向治疗,助力体系治理
注重遵循党章党规、精准发现问题、精准量化执纪,坚决避免问责简单化、问责随意化、问责普遍化问题,达到问责一人教育一片、处置一件整改一批的目的,实现精准惩治和系统治理的衔接统一。针对全市医疗废水、废物处置多数医院不重视、不投入,多次执法检查无果而终,甚至形成“法不责众”的被动局面下,市纪委监委深入调研、找准症结、精准发力,责成市卫计委、环保局对市传染病医院擅自停用污水处置设施问题进行问责调查,追究医疗机构责任人员18人,党纪政务处分7人。截至目前,全市医疗机构投入8000余万元,全部安装配备了医疗废水环保处置设备,医疗废物处置得到规范提升,医疗污染防治风险隐患得到彻底排除。
聚焦热点难点,推动见底见效
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表现,着力踢开“绊脚石”、打通“梗阻塞”,让好作风、好政策直达群众身边。持续开展“一把手”换位体验窗口服务活动,先后组织32个单位主要领导利用72个工作日,到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线坐班,帮办审批服务事项,真正了解群众诉求、认清服务差距、深入剖析整改,实现以作风的大转变推动工作效能的大提升,对涉及群众利益的作风问题坚持小事不小、小事不放。针对市教育系统中招考试“掐尖”行为影响教育均衡、城乡结合部路灯不亮影响群众安全出行等问题,下发28份督办通知,并对存在问题进行跟踪督办,确保问题整改落实,确保事事暖人心坎、件件整改彻底。2019年,结合《百姓问政直通车》栏目选定的清查执法乱象、推进重点工程、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建议提案办理等四个方面主题,加大督查整治力度,确保问题见底清零。(第一执纪监督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