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漯河市纪委监委立足全市乡村振兴工作阶段性特征,采取“一图三抓四化”措施,以强有力的监督全力护航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近日,漯河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在全省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被省纪委监委领导给予充分肯定。
以“一图”为基,高标准打好“准备仗”。围绕中央纪委、省纪委关于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相关要求,漯河市纪委监委深入研究漯河乡村振兴的优势短板、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党员干部的能力作风,分领域、分类别、分层级列出6个方面、21项监督重点,研究制定《专项整治任务分解台账》,逐一明确监督重点责任单位,制定阶段任务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并根据成员单位6个方面、45项具体任务,收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领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级专项整治工作部署文件、行业帮扶政策、典型案例等资料,编印《业务手册》,制定《全市重点项目监督检查工作细则》,由委领导和职能单位负责人专题授课辅导,确保精准掌握政策要求、监督重点、方式方法,做到心中有数、监督有方、保障有力、工作有效。
以“三抓”为重,全方位打实“组合拳”。漯河市纪委监委把发现问题摆在专项整治工作的首要位置,抓底数、抓切口、抓督导,多措并举深挖快办问题线索。他们把全市集体资产规模1000万元以上的158个村社全部纳入提级监管范围,“拉网式”排查全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来利用专项资金100万元以上的339个重点项目,对2021年以来乡村振兴领域226个问题线索“大起底”,建立专门台账,定期盘点、动态更新、对账销号,并把解决教育、医疗两个重点领域群众反映强烈问题作为“切入口”,把推动案件线索快速查办作为“突破口”,坚持围绕重点任务、整治工作、责任落实抓督导,督促教育部门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有保障”行业帮扶政策,督促医保部门强化医疗保障政策落实,对今年以来新增的40个问题线索,逐个印发《交办函》,建立“周报送、月通报”制度,截至目前已办结19件,党纪政务处分12人、组织处理3人。
以“四化”为翼,多举措打造“新格局”。漯河市纪委监委坚持创新驱动、注重结合融合,以“系统化+精准化+常态化+清单化”为抓手,探索构建“人在干、云在算”线上监督和“云支持、人跟进”线下监督“双线嵌合”工作模式,挂牌成立智慧监督分析调度平台,建成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三类户”防返贫动态检测系统、阳光村务“码上监督·马上办”、惠农惠民资金“一卡通”等8个智慧监督系统,并定期开展群众意见大征集活动,根据群众“点题”适时开展专项治理;探索纪律监督与媒体监督、群众监督融合的新路子,通过纪检监察12388举报电话征集线索,让扶贫重点部门或脱贫攻坚重点乡镇走进新闻媒体直播间,以群众现场发问、干部现场作答的形式,推动68个问题得以解决。同时还紧盯乡村振兴领域“小微权力”腐败,深化以“阳光三权”为核心的“阳光村务”建设,形成43条《村级“小微权力”事项清单》、32项《村级“小微权力”责任清单》,制定《村级组织权力运行图解》《村级“小微权力”事项办理流程图》和50条规范化要求,全流程全覆盖实施监督,有力有效规范权力运行、遏制腐败“增量”。(郭勇睿 宁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