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清风解暑意 奋进正当时
来源:召陵区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3-08-28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炎热的暑天就要结束,从而开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秋高气爽时节。

处暑已至,秋阳肆虐,秋风渐肃,广大党员干部要顺应节气变化,戒躁、解乏、消愁,调养身心,做到“未病先防”。

夯实理想信念之基,防“心浮气躁”之症。中医认为:秋季是燥气当令。处暑节气正值由热转凉的过渡阶段,自然界中阴气增强,阳气减弱,易使人心浮气躁、心神不宁。当前,党员干部面临着诸多诱惑和挑战,身边时刻充斥着“围猎”的气息,必须强化思想建设,沉下心来全面学习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做到第一时间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在学习中坚定“不畏浮云遮望眼”政治自觉、涵养“内无妄思,外无妄动”的思想自觉,增强“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行动自觉,以正确的思想认知把稳行动之舵,坚定对党忠诚的拳拳之心,做到不因人情世故而乱心智,不为花言巧语而迷方向。

练就真抓实干之能,防“沉困乏力”之症。处暑之后,人体开始进行自我调整,但炎夏造成的消耗一时未能完全补偿,易出现“秋乏”,导致疲惫倦怠、无精打采。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我们面对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打的都是硬仗,在工作中也难免因为难度高、压力大等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工作进度和成效。作为党员干部,就要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攻坚常态,面对担子重的任务迈稳步子,面对标准高的工作跟上节拍,以“行则将至”的决心和“做则必成”的信心,敢于肩挑重担,勇于迎难而上,以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钉钉子”精神化解各种问题矛盾,让动起来、忙起来成为这个秋天里最美好的旋律。

常修积极进取之心,防“悲秋忧闷”之症。“秋风秋雨愁煞人”,处暑过后秋雨绵绵,加之日照渐短、草木凋零,容易引发愁绪,使人意志消沉、情绪低迷。在工作中,如果“精气神”不足,人易萌生“躺平”思想。只有保持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积极饱满的工作态度,才能对生活充满热情,对工作充满激情。党员干部要摒弃“悲秋伤春”的消极情绪,时刻满怀“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美好愿景,拿出“有如扶桑初日升”的朝气,敢于走出“舒适圈”,打破守成思维、求稳心态,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医疗、养老社保、乡村振兴等方面,主动应对风险挑战、克服困难阻力,切实做到面对疑难困顿不退缩、不懈怠。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夏天的热烈至此而止,秋日的美景铺陈开来,愿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在处暑时节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在不断奋进中书写人生华章、绽放绚丽风采。(召陵区纪委监委 邝莉雯)


版权所有:中共漯河市纪委 漯河市监察委员会
地址:漯河市祁山路6号 邮编:462000
备案证号:豫ICP备05010841号
访问次数: 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