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寒露惊秋晚 朝看菊渐黄
来源:召陵区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3-10-13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已然深秋。凉风至,寒露生,芦荻轻飞,层林尽染。转眼,秋又凉了一度,冬又近了一分。古谚有“露水先白而后寒”,白露过后,露水从初秋泛着一丝凉意转为深秋透着几分寒冷的“白露欲霜”。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云:“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秋深露重,气温更低,露水更冷,就要凝结成霜,万物随寒气增长而消落。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寒露时节,秋雨淅淅,草木黄落,百花凋谢,众物趋于蛰伏,唯有菊花正值最好时,凌霜盛开、西风不落、一身傲骨。党员干部同样,要秉承菊的气节,有不畏严寒的坚毅,挺然不俗的风骨,不与百花争春的淡泊,时刻保持内心高洁,涵养清风正气。要坚守初心使命,加强党性修养,脚踏实地、戒骄戒躁,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以浩然正气抵挡冷风习习,真正做到“扬两袖清风、保一身正气”。

“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寒露期间,昼渐短,夜渐长,北方红叶漫山,鸿雁南飞,红柿悬挂枝头。南方秋高气爽,蝉噤荷残,晚稻抽穗灌浆。寒露,正是各项农作物丰收的时节,也是各项攻坚事业如火如荼的季节。党员干部要真抓实干,强化奋发进取理念,坚决打消思想上的消极懈怠,要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始终保持一股闯劲、一股韧劲、一股冲劲,敢于担当、勇于负责,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收获“丰收”硕果。

“寒露惊秋晚,润物净宜看”。寒露节气左右的露水,古人认为有养生治病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秋露繁时,“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常饮“秋露”养生防病就是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学习落实到铸牢理想信念上,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就是要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召陵区纪委监委 李鹏程)

版权所有:中共漯河市纪委 漯河市监察委员会
地址:漯河市祁山路6号 邮编:462000
备案证号:豫ICP备05010841号
访问次数: 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