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神经末梢” 提升基层监督质效
2023-02-27 16:40 来源: 武陟县

加强纪检监察系统基层基础工作,是推进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落实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更是提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履职能力的迫切需要。

去年以来,武陟县纪委监委高度重视纪检监察基层基础工作,大力推进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健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净化优化基层政治生态,持续提升基层监督质效,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工作格局配齐配强人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武陟县把加强基层基础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基层第一的理念,下决心解决基层最紧迫、基础最薄弱的问题。

作为焦作市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试点,武陟县在全市率先出台以“十大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实施方案,成立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将“十大提升”责任到岗、任务到人。

县纪委监委周密部署,实行项目化部署、清单化管理、台账化落实,每周碰头工作进展、会商存在问题、明确具体措施。

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担任“施工队长”,从预算资金安排,到办公场所选址、人员配置,均由党委书记亲自抓、带头干。

各乡镇(街道)纪委强化业务学习、规范工作履职,全面构建“县委全面领导、纪委监委主导推进、乡镇主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武陟县制定办公场所、办案装备、人员配备、办案经费“四个保障”标准,对各乡镇纪检监察机构现有的办公场所、工作设备进行规范升级。

目前,全县乡镇(街道)纪(工)监察办公室均设置信访接待室、理财监督室、阳光公开室等9类功能室,办公用房达7—11间,总数增加57.3%,均为独立小院或独立区域;共购置执纪执法车辆20辆,其中5个协作区各一辆,15个乡镇(街道)各一辆。

严把乡镇纪检监察干部“进口关”,武陟县按照“三专四兼”要求选优配强工作力量,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干部总数增加69.8%,平均年龄37.5岁,实现有人干事、有地方干事、有经费干事。

探索创新,不能止于职责清、任务明,更需要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的提升,让纪法贯通、法法衔接更加高效顺畅。

武陟县编制履职实务手册,制定信访举报、监督检查、线索处置、谈话函询等8个方面流程图,制作《审查调查模拟卷宗》《审理模拟卷宗》等11项文书模板,实现监督执纪执法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武陟县要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提升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武陟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涛说。

整合监督力量提升办案质效

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办案质效是关键。

为解决乡镇(街道)纪委在同级难协调、难监督、难推进等问题,弥补工作标准不一、工作力量薄弱、监督效能不高等制约基层纪检监察机构职能有效发挥的短板,武陟县将全县15个乡镇(街道)划分为5个协作区。

通过建立“班子成员+监督检查室+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纪检监察机构+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片区协作新模式,实行一制、一线、两统筹、三重点“1123”工作法,每个片区由一名班子成员负责,片长每周一半的工作时间在乡镇基层,统筹协调片区的人员力量,统筹片区内工作任务安排,抓好监督检查、案件办理和督导指导村级监督力量作用发挥。

强化“大协作区”工作理念,武陟县采取联合检查、交叉监督检查等方式,提升工作效率、监督质效的同时,也让纪检监察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重锤炼过硬本领,在协作交流中共同进步。

“嘉应观乡隶属于第4协作区,从‘在家坐诊’到‘联合会诊’,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有效破解乡镇纪委办案力量薄弱、人情干扰大等问题,促进监督执纪效能向纵深发展。”嘉应观乡纪委书记王洪宾说。

武陟县探索集中协同办案、交叉办案等方式,让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与县市纪委监委干部面对面、点对点交流学习,提高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干部的实战能力。

去年以来,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共立案216起,党纪政务处分234人,均位列全市第一,其中乡镇纪委立案130起,占比60.2%,同比增长28.7%;党纪政务处分159人,占比67.9%,同比增长47.2%,协作区“1+1+1>3”的聚合效应不断放大。

武陟县以“清风学堂”为载体,常态化开展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举办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业务培训班,全面提升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干部履职能力。

采取“跟班学习”“以案代训”等方式,武陟县抽调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干部到省、市、县纪委监委参与大案要案查办、进行跟班锻炼学习,让其在实践锻炼中掌握监督重点、办案方法,不断提高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执纪、审查调查工作能力,提升办案质量。

“从以往的本领恐慌不会干,到现在的来之能战能干好,得益于全员培训提升了我们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乔庙镇纪委书记吴姗深有感触。

基层精准监督规范权力运行

基层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根基。

“上回反映俺家的宅基地问题,县纪委监委的同志在视频连线的时候给了答复,俺很满意。”回忆起使用视频接访系统的情况,三阳乡某村村民常庆凯高兴地说。

武陟县建立县、乡、村三级信访举报视频接访系统,通过多方在线协商、共同把脉问诊,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县信访举报总量同比下降32%,乡镇(街道)纪委接访量同比上升54%,群众反映的问题在“家门口”得到了解决,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探索建立理财监督室,实施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站长签字负责+财政所严格票据审核+乡镇纪委每季度抽查“三步走”工作法,压实联络站、乡财政所、乡纪委三方审核监督责任,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审批流程和财务公开程序,确保村级“三重一大”事项程序合规、流程合法。

“俺村补助多少、花了多少、剩下多少,看得清清楚楚、心里敞敞亮亮。”今年1月3日,龙泉街道南贾村村民慕保纪通过手机扫码村委会公示栏的“阳光村务”智慧监督二维码后,很是满意。

成立阳光公开室,探索建立“阳光村务”智慧监督平台,坚持线上抓公开、线下抓公示,用好“清风武陟”网上公开、“一村一码”扫码公开、村微信群公开、乡镇便民中心一体机公开和农村版面公开五种方式,切实加强对村级“小微权力”的监督,让基层公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去年以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受理反映农村(社区)干部检举控告量同比下降25.4%,群众对乡村(街道)干部满意度不断提升。

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旨在激活监督执纪问责基层“末梢”,夯实纪检监察工作基层基础,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武陟县纪委监委将在持续深化上下真功,强化业务培训、协作联动、督导检查和季度考评,在确保实效上见真章,深入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从有形向有效、从有效到长效转变,以基层监督质效的新提升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武陟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李军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