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11月23日出版的《河南日报》“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专栏,以《温县:整治赋能护民生 实事暖心绘新篇》为题刊发温县纪委监委有关工作做法,全文如下。


温县纪检监察干部向种植户了解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刘姿君 摄
“灌溉水渠修好了,收成有保障了”“小区公共收益公示明明白白,物业服务越来越贴心”……近日,温县城乡大地的细微变化,印证着民生领域集中整治的扎实成效。
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以来,温县纪委监委坚持监督、办案、整改、治理贯通融合,以精准有力的执纪监督推动解决一批民生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感受到清风正气就在身边。
整治靶向准不准,群众诉求是坐标。温县纪委监委摒弃“大水漫灌”式整治,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问题发现机制。
线上整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信访举报等渠道,组建“民声专班”实行“每日梳理、每周研判”,对物业乱象、医保报销、农民工欠薪等高频诉求建立台账、重点标注。
线下开展“入户听诉”和机动巡察,通过“田间谈”“入户听”走访群众9.6万户,收集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意见建议1300余条。针对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不规范等,采取提级监督模式,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对48个村(社区)开展专项核查,精准揪出监管漏洞。
查办案件是手段,惠及群众是根本。温县纪委监委坚持“查处一案、规范一片、惠及一方”,推动整治成效转化为民生福祉。
医疗领域,聚焦“看病难、看病贵”痛点,推动医保部门搭建基金监管分析平台,实现诊疗异常自动预警,为群众减负300余万元;升级异地就医备案系统,办理时间从3天压缩至3分钟,检查结果互认再省就诊费用240万元。
乡村振兴领域,依托农村“三资”管理案件整改,推动建立全市首个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线上竞价为村集体增收764万元;督促水利等部门改造供水管网72公里、新增维修灌溉设施39套,保障8.5万群众饮水安全,带动农民增收62万元。
政务服务领域,针对涉企执法不规范等,创新“综合查一次”执法模式,检查频次下降59%;推动115项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一站式服务”“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让服务时限缩减70%,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集中整治不是“一阵风”,长效机制是保障。温县纪委监委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推动整治成果制度化、规范化。
建立“案件复盘+责任倒查”机制,对每起民生案件深挖根源,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53份,推动完善制度83项;整合12类政务数据,运用大数据筛查违规发放补贴,筑牢监管防线。
建立“群众评议+回头看”机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等组成评议组,对整治成效“打分”,对成效不佳的项目责令“返工补课”;开展“走百村、进千户、访万人”等“开门整治”六项活动,让群众全程参与、全程监督,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温县坚持以精准监督破除民生梗阻,以制度建设巩固整治成效,用一件件民生实事、一个个治理成果,让群众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温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冯国杰表示。
吴焕娟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