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热,但成国强走村串户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作为武陟县三阳乡前刘庄村驻村帮扶队队长,他深感肩上责任重大。特别是作为县纪委常委、监委委员,还担负着对扶贫攻坚任务的监督责任。
2017年,成国强由县纪委下派到三阳乡前刘庄村驻村。刚到村里,他就挽起裤腿,和乡亲们一起下地劳动。晚上,到百姓家里唠嗑,了解村里的情况。三年下来,谁家孩子失学,谁家是零就业家庭,谁家有残疾人不能干重活,他都一清二楚,并将问题一一解决。
贫困户张小孬年老多病,儿子和儿媳都是聋哑人,孙女张萍萍在郑州上了一年职业学校后,死活不肯再去上学。了解情况后,成国强先是安排张萍萍父母制作手工品赚取基本生活费,又和县教育局联系,确保张萍萍享有助学政策后,和张萍萍倾心交流,鼓励她立大志、求上进。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张萍萍终于回到学校,现在县城关高中就读。
鬓角已斑白的成国强,谈起自己的工作经历,感慨万分。他总是说:“我是党员,又是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组织派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因为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
成国强当过教师。儒雅的他以孔子为榜样,三尺讲台抒豪情,桃李满园绽芬芳。21年前,因为工作需要,他到原阳城乡(现合并到大虹桥乡),成为一名纪委书记。从那以后,性情耿直的他开启了半生铁腕办案的“纪检之路”。
“既然选择了纪检监察工作,就决不能打退堂鼓,更不能怕得罪人!”年近半百的成国强,丝毫没有闲一闲、松一松的想法。2019年,接到办案任务的成国强来到办案点,68个日日夜夜,每晚至少2次到审查对象房间检查安全情况。由于长期睡眠不好、压力大,导致血压升高,整个人精神状态极差,但他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下来。正是凭着这股韧劲,他先后参与查办了安阳市、沁阳市黑社会“保护伞”等案件。特别是查处沁阳市李某某“保护伞”案件时,先后查处职能部门“保护伞”4人、立案4人、结案4人,无一件出现差错,这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案件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
回顾自己的人生路,成国强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方知尽责任的乐趣。”认真负责是所有和成国强有过工作接触的人对他最多的评价,也是最贴切的评价。成国强在担任武陟县人防系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的时候,带领派驻纪检监察组、人防办、审计、巡察等部门的有关同志历时5个月,对人防办2013年以来立项的64个项目,查阅资料、分组实地查看、逐一复核,发现档案资料不完备问题56个,不按规定缴纳易地建设费暂缴款问题7个,补办人防手续问题16个,共追缴、补缴易地建设费1000多万元。
常常有朋友劝他,这个年纪没必要这么拼,但他不为所动,说:“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定地扛起责任走下去!”
当过教师的成国强其实是一介文人。古人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成国强喜爱读书,尤爱历史。他清醒认识到,纪检干部除了工作实践要有勤快的腿,讲党史宣党规更需一张“老婆婆的嘴”。走上纪检监察领导岗位后,他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在全县组织开展了家风教育示范点和教育基地创建工作,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促进“廉洁从家出发”活动向纵深开展。先后创办了龙泉街道东马曲村小学和廉政教育基地、何瑭家风家训基地、西滑封精神展览馆等一批“廉洁从家出发”示范点和廉政教育基地。
据统计,两年来,这些基地共接待省、市、县党员干部参观学习5万余人次。特别是他创办的高规格何瑭思想研讨会,编演的廉政戏剧《儿行千里》、情景剧《忠廉礼仪何瑭公》,制作的警示教育片《家风镜鉴》,组建的好家风宣讲团,在各类场合开展宣讲展演活动60余次,受众2200余人次,获得省、市纪委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评价。
“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作为纪检监察战线的一名老兵,成国强充满热情,执着追求,无私奉献,展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他连续三年被县纪委评为优秀纪检干部,并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新和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