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清廉鹤壁”征文大赛由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共同举办,围绕清廉鹤壁建设主题,以散文、诗歌、小说等题材,讲述鹤壁廉洁故事,传递反腐正能量。大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经过三轮专家评委评审,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52名。
为用好大赛成果,传播优秀廉洁文化,让清风廉韵传向千家万户,大力弘扬崇廉拒腐社会新风尚,现将部分获奖作品进行展示,敬请关注。
载覆静思 廉洁以政(外二首)
徐宏升
覆舟比载舟的风浪更加汹涌
这已是自然和历史的见证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寓意的哲理
警示治理天下要施行仁政
要时刻关爱百姓安危
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解放全人类的劳苦大众
百年大党艰苦卓越的革命实践
始终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转化为行动
究其太平天国洪秀全集团失败原因
正是腐败贪图享乐和利己主义的分崩
正是脱离群众、等级森严、苦乐不均
正是大兴土木、民愤积怨、宗教迷信
最终没能跳出“周期律”轨迹的盲从
探求国民党反动派集团失败的起因
无异于贪污腐败、与人民为敌
无异于没有正确的指导精神
无异于紧随领袖个人踏入偏差的道路
仅靠树立对手的政治集团灭亡是必定
这句脍炙人口的俚语出自荀子先生
诠释了人心向背决定生死存亡的命运
舟船的载覆在于水承载的动能
看,共产党人在赶考路上的狂奔
赞,自我革命的利剑始终剜挖痛疾的决心
共产党人的丰碑将屹立永存
因为,他们对真理的信仰无比坚贞
“人民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精髓
始终默契地嵌入心灵深处
请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古训
锻造出共产党人细研深究的秉性
实事求是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
把种子已撒遍祖国山川大地的沃土中
满载晨光的希望斩断腐朽的美梦
乘风破浪“一带一路”正航行
直挂云帆踌躇满志赏风景
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风云
听,伟大复兴征程中铿锵有力的脚步声
静思,新时代载覆繁荣昌盛的启鸣
家风颂
徐宏升
李大钊先生以“黄卷青灯,茹苦食淡,
冬一絮衣,夏一布衫。
为庶民求解放,一生辛苦艰难。”
又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更以“威武不能挫其气,
利禄不能动其心。”的名言
坚守了清俭、乐善、重教的一生
并为民族解放事业无私无畏的奉献
长子葆华始终信守长辈遗风的泰然
“最好的家风就是父辈的身教言传”。
他先后转岗均身居高官
却是一生俭朴,一世清廉
组织多次给他调换住房更新家具
他都以“住惯了,年纪也大了,不用调了。”而婉拒
这样的家风虽源自于大钊先生
但,百年潜移默化感染着后代们如一的实践
孙子宏塔担任领导20多年
提拔他时,却又主动推让举贤
选择了民政以服务困难群众为情缘
他骑坏4辆自行车、穿坏5件雨衣、7双胶鞋
他视孤寡为父母,视残障儿童、民政对象为亲人
他受邀胸戴“七一勋章”登天安门城楼观瞻
感慨出“爷爷百年前的梦想,今天已经实现”
褒奖的耀眼光辉翊翊如生的那么动感
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的生活规范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标杆
拒收礼金、身教言传的做人样板
红色家风一脉相承几代人颜色不变
当李大钊面对敌人残忍绞刑绳索时的大义
当李葆华“我们只有为人民服务的权力”的呐喊
当李宏塔“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困难群众解愁。”的无怨
这正是他们祖孙家国情怀传承家风的经典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李大钊及他的子孙们就属于永远活着的典范
因为,他们是高高举起人民的人
有人说,高薪可以养廉
还有人说,高压能使腐败不敢
先生的子孙们“有精神遗产就足够了”的震撼我赞颂这红色家风就是清正廉洁薪火相传的源泉
致敬山碑
徐宏升
这里的天空湛蓝明亮
汤河水碧绿澄清蜿蜒的向东流淌
没有昏暗迷蒙的雾霾
黑白能辨、淳朴天真
良莠分明、思想纯正
山清水秀、人和政通
倔强帅真、丑恶消遁
这里是一座山碑般坚硬的清廉山城
这里的治安秩序安全平稳
群众百姓都是社会的主人翁
干部是人民信赖的公仆
创造的财富又用之于民
医疗、上学、住房等民生
超市、娱乐、交通等生活圈仅15分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这里的群众都能平等获得并尽情享用
这里的共产党人挺拔身正
无私无畏、意志坚定
牢记嘱托、旗帜鲜明
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忠诚
像太行山上一道道天然的风景
任凭狂风暴雨、雷电闪鸣
不畏困苦、我自岿然不动
因为,他们蕴含着坚如磐石的初衷
这里的纪检监察干部勇担责任
“公生明、廉生威”是坚守的使命
为企业筑起的防护墙
为百姓围起的保护网
为管理服务者拉起的高压线
书写着为民服务的答卷
这里的红色基因折射着太阳般的殷红
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无比丰盈
30万枫岭的干部、群众和军民
众志成城、鱼水相融
遵守法纪、筑就起新的钢铁长城
他们挺胸昂首,不惧烈烈西风
他们手握长卷,闲庭信步最从容
我们感动,向巍峨的山碑致敬
上传丨陈莹莹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