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时去看了电影《长安的荔枝》,故事讲得很好,但或许是职业使然,看完后总忍不住从纪检监察的视角来回味这部影片,感慨良多。
影片中长安“打工人”李善德被迫成为“荔枝使”,要在贵妃生日前将鲜荔枝从岭南运到长安。然而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在纯靠人力的1400多年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李善德在绝境中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潜能,他通过各种各样的计算试验,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遇到堵点就打通堵点,最终设计出了一条最短、最快、最保鲜的运送方法,把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了。在试验的过程中,李善德也曾多次遭受失败的沮丧,但他拧着一股劲儿说:“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纪检监察工作不也正是如此吗?从大的方面来说,自我监督、大党监督独有难题、跳出历史周期率……面对这些困难险阻,我们党以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智慧和勇气探索出了一条自我革命、自我净化的道路。从小的方面来说,在审查调查工作中,每个案件都是一次“荔枝使”任务,外调取证、追寻蛛丝马迹、深挖犯罪事实、与谈话对象斗智斗勇……每一步都要反复推敲、验证求真,最后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电影《长安的荔枝》是一场“大唐版极限挑战”,观看时能感受到争分夺秒运输新鲜荔枝的紧张刺激,也能感受到李善德孤注一掷、千里狂奔的悲壮无奈。作为大唐官僚系统内的一颗小小“螺丝钉”,李善德走出长安城,经历了荔枝转运的全过程,看清了权力运作的冷酷无情、官僚系统的黑暗腐朽和底层百姓的艰难民生,所以在明知会触怒权贵的情况下,他依然质问杨国忠:天下银钱皆有定数……取之于民,用之于上,又何谈不劳一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不得罪腐败分子,就会得罪13亿人民群众”。反腐倡廉、正风肃纪,是重要的民心期盼。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就是要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蝇贪蚁腐”,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更好守护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只要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一定能拥有战胜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 范江萍)
打印